探秘以色列創業基因
原文刊於老占的博客
在強國或者印度,高技術人才也許會說,我想去Google或微軟工作。但是在以色列,每個人都會說,我想開一家自己的公司。
以色列是全世界創業公司密度最高的國家,全國共計4000多家創業公司。據以色列風險投資研究中心最新發佈的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籌資情況的報告,2014年以色列高科技行業的688家公司共融資3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創新的背後是對教育的投入。自1948年建國後,以色列的歷屆領導人都把對教育的投資視為最有遠見的投資,是以色列民族希望的所在。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資料,以色列45%的公民都接受了大學教育,位列世界最高水準。以色列每年的教育預算僅次於國防預算,約為10%,即便是在戰爭年代,這一數字也至少保持在7%。
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在這片土地上就已經建立起了希伯來大學、以色列理工學院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20世紀50年代,僅有200萬人口的以色列已經擁有4所世界級大學。今天,以色列共有8所大學、27所專科學校,其中4所位列全球150所頂級大學之列。猶太人也是世界上惟一沒有文盲的民族。孩童自幼通過誦讀《聖經》學習識字。
此外,猶太家庭中的長幼雙向教育、早期智力開發以及社團教育也緊密相連,共同鼓勵孩子勤學好問、不怕困難、敢於創新。
以色列的成功還得益於什麼?一項由多名教授對53個國家的文化進行的研究,可能對理解以色列的成功有幫助。這項研究根據三個指標對這些國家進行了分類:獨斷專行還是培養人才;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追求等級還是主張平等。不出所料,以色列在培養人才、個人主義和主張平等上得分很高。
此外,在創新的國度,以色列人對於“建設性的失敗”也尤為包容。絕大多數創業者,都經歷過相當多數量的失敗。但他們普遍認為,只要所承擔的風險是理智的,只要經過慎思並獲得了經驗,就完全可以擁抱失敗。
談及以色列的創新和教育,就不得不提到其獨一無二的服役制度,這對培養創新人才至關重要。以色列的兵役制度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服役時他們的等級觀念並不強,強調的是團隊協作,在艱難的環境中找出最優解決辦法。正是這種在年輕時就要學會獨立做出重大決定並肩負責任的獨特訓練,為他們日後的創業做了很好的預備。從軍隊出來後,這些年輕人往往會更自信,也有著更廣闊的視野。
軍隊中淡化等級之分,或者說國防軍的向下授權,是以色列的獨創之舉。《五角大樓與戰爭的藝術》(The Pentagon and the Art of War)的作者、《以色列軍隊》(The Isreali Army)的作者之一、軍事歷史學家和戰略家Edward Luttwak曾經統計過全世界各國軍隊的人員結構,他發現以色列軍隊金字塔的最上面一層非常窄。
Edward說:以色列國防軍特意讓高級軍官的人數非常少。這是精心設計的結構,這種結構意味著有更少的人發號施令,同時更少的高級官員也意味著底層士兵有更多的主動權。在以色列,每個年滿18歲的人都要去部隊服役兩年至三年,有的時間更長。兵役結束後,他們多數會進入大學讀書。比起世界其他國家,以色列人在服完兵役後進入大學的比例要高許多。
以色列國防軍最具特色之處在於,預備役部隊不是常備軍的附屬物,而是以色列軍隊的支柱。
近期我們精選的投資項目:
Kaiima Agro-Biotech是以色列的一家農業生物科技公司,主要利用突破性的“EPTM”非轉基因育種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Kaiima”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可持續的”。Kaiima目前的CEO是美國人Richard Greubel。
Windward,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家提供並分析世界海上相關資料的公司,每天要分析超過1億多的資料點。這家公司是由兩個以色列前海軍艦長Ami Daniel和Matan Peled聯合創立的。
Windward的創業點子,正是在他們七年海軍服役的經歷中萌發的。每日對住個海,就資料分析而言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荒地。原來,這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後一個模擬市場,它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之大超乎想像——90%以上的世界貿易都是通過海洋運輸的。我們不僅關心海洋運輸,也關注人口販賣、偷渡、走私等問題。
眾多以色列創業公司創始人,都有著難忘的服役經歷。在軍隊裡的壓力考驗,為他們日後在商海拼搏打下基礎。以色列的連隊指揮官通常是一些20歲出頭的青年,他們每人手下有100個士兵、20個軍官和小隊長,三輛車。年輕如此,卻要承擔巨大的責任和壓力。
也許,正是因為大多數學生服完兵役才進入大學學習,所以他們心智更加成熟,也有著更為清晰的人生目標。這些青年經歷過人生最大的考驗:生與死。要麼崩潰掉,要麼更堅強。這是普遍在家長過度保護之下的亞洲孩子所不能比的。以色列的創業基因是複雜多元、深入骨髓的,與宗教、文化、教育密不可分。試圖簡單複製以色列的成功並非易事,最快的方法,當然是我們的Synergy Funds以色列協同基金。
http://synergychinafunds.com/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