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壁壘未打破 FinTech追落後有難度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早前透露,本港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融資能力出色,過去兩年已從不同地區吸金31.2億元。為探討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今期邀請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Emil Chan)分享業界最新動向。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智慧城市聯盟 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客路(KLOOK)、啦啦快送(Lalamove)兩間知名度較高的初創企業,近期分別各自籌得新一輪2.3億元資金,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過去兩年已累計獲得數十億元注資,這是否代表我們在這方面的發展漸見起色?
陳:我同意之前是一潭死水,現在有起色是因為受到全球投資氣候好轉影響,但香港的金融科技仍落後於外國及內地。
尹:可能我們的金融基建或實際使用科技的情況無法真正與生活互動,還停留在銀行服務的層面?
陳:是的。本港金融科技只局限支付,要做好支付才能添加其他功能。港府很遲才發出電子支付牌照,發牌後形勢較混亂,各支付公司要混戰一輪後才知誰是領袖。
看好港產獨角獸
尹:根據投資推廣署的一項調查,去年8月本地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有138間,按年增16%。你有沒有看好一些金融科技相關公司?
陳:有幾間前景不錯,當中Tink Labs規模較大,即使它沒有公布融資及估值金額,但我相信它將晉身獨角獸(估值10億美元以上)之列。
Tink Labs是一間通訊公司,不是直接使用金融科技。由於電話漫遊服務收費昂貴,Tink Labs看準商機,在酒店放置能上網的手機,讓遊客租借。但在香港遇到支付壁壘,難以向遊客收費。若使用傳統支付渠道例如信用卡等,由於大多不是由本地機構發卡,較難追溯,而且有可能是假卡,對方欠賬後或逃之夭夭。Tink Labs改為跟酒店合作,直接把手機放在房間,由酒店先代客支付費用,有問題的話由酒店負責。當支付壁壘解除後,Tink Labs便可發展其他生意。
尹:我們一直以為,Tink Labs是一間遊客服務公司,原來也跟支付有關。
陳:第二間有潛力的創企是Neat,專攻手機支付,其應用程式製作得很專業,但遇到一個很大的障礙,就是香港的第三方支付與傳統支付系統之間沒有對接橋樑。假設要使用Neat這類電子支付賬戶,便得用上現金充值,令人很氣餒。
尹:電子支付要用現金充值,實有點本末倒置。
陳:即使賬戶能通過銀行戶口直接充值,也要經過一大堆申請手續,而且不是即時批核,香港就是缺乏實時支付機制。
尹:金管局早前公布,去年第四季本港使用中的電子支付工具,總數已突破4000萬個賬戶。撇除逾3000萬張八達通卡,估計其他電子支付工具約有700多萬個賬戶,這是否一個意外驚喜?
陳:我相信當中超過八成都是「死賬戶」。大家開設了電子支付的戶口,一天能否用上一次?可能一個月也沒用到一次。每次想用時,也要到便利店以現金充值,大家就不想再用。
「死賬戶」估計佔八成
尹:金融科技有許多範疇,例如區塊鏈技術,對於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你有什麼期望?
陳:我的期望是香港不要再做「獨家村」。港府推出的區塊鏈技術只是以本地為標準,惟放眼世界各地研究相關技術,都是幾個地區的政府攜手合作發展,香港卻沒有這樣做。
香港市場小,就算制定自己的區塊鏈標準,若然無法跟中國大陸及外國銜接,就不會有人採用。我期望港府先改變管治思維,再看看外地的區塊鏈系統哪個適用於香港。
尹:你認為香港在哪個範疇最有機會應用此技術?
陳:區塊鏈可應用在物流業,透過該技術能追溯生產源頭以至銷售;有關技術也適用於證券交易,現時買賣後對賬需時,若使用區塊鏈就可以簡化驗證程序,加快交易時間。
另一個例子是香港男士在內地娶妻,先要取得「寡佬證」,以證明自己未曾結婚。這些婚姻註冊資料是公開的,若把它放上區塊鏈,市民就可即時查看伴侶的婚姻狀況,例如是否曾經離婚、結過多少次婚等。
尹:看來區塊鏈有不少發展空間,希望金融科技的初創公司看完今集節目之後,將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智能眼鏡窺見未來生活(黃岳永)
出外旅行要準備什麼拍攝裝備?雖然未必如專業攝影師一般,帶備專業相機和長短鏡頭,但智能手機、360度全景相機,甚至小型無人機等裝備,都是許多人旅行時的選擇。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刷流量|新工具阻AI爬內容 保網站流量
儘管搜尋引擎及聊天機械人,會附上原始來源的連結,但網站若要從廣告獲利,則需要讀者真正點擊進入這些連結。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實現未來科學|AR眼鏡屏蔽現實世界廣告
比利時編程員斯潘霍夫(Stijn Spanhove)最近以人工智能(AI)技術,開發一款擴增實境(AR)應用程式,可以辨認及遮蔽現實世界的廣告內容。他在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形容,「這項技術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但想像一個你可以掌控所見實體內容的未來,很令人興奮。」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本地創科動態|港大AI預測兒童蛀牙九成準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青島市口腔醫院及青島婦女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開發一款人工智能(AI)系統Spatial-MiC,為全球首個以複雜微生物群落預測單顆蛀牙風險的AI系統,聲稱其準確率突破90%,有望徹底改變兒童蛀牙的預防方式。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智能叛變?|多款大語言模型藏智能殺機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上月發現旗下模型Claude,若得悉自己會被關閉並由其他AI系統取代,便很大機會發生向負責人勒索的情況。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AI取代人類?|AI教父倡轉行做藍領保飯碗
被譽為「AI教父」、諾貝爾獎得主辛頓(Geoffrey Hinton),最近在YouTube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警告,AI或在大多數任務超越人類,誠懇地建議晚輩轉行,「若要不被AI取代,就去當水電工吧。」他認為,法律助理、律師助理等職業,最有可能被裁員。
- Posted June 24, 2025
- 0
-
矽谷新風聘AI員工 無攤薄股權風險
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工作可由虛擬員工取代,今日創業門檻大幅降低,更進化至「機械人式擴張」(Botscaling)世代,最新追求目標改為「人均收入」。
- Posted June 2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