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助創企遠勝香港 活化工廈打造緊密生態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最近新加坡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當地初創存活率比英美還要高,惟當中不少是半死不活的「殭屍公司」(Zombies Company)。但無論如何, 星洲政府帶頭支持創業,確有值得借鏡之處。《信報》StartupBeat 請來香港理工大學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朱志賢(Raymond Chu),跟大家分享兩地初創經驗。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朱志賢理大企業發展院助理院長
尹: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中心最近有研究稱,當地不少初創公司都申請政府資助,更有53%公司能夠存活5年以上,高於英國與美國的41.7%及48.7%。不過報告認為這並非好事,反映當地存在殭屍公司,只靠官方資助續命。你對新加坡的印象是否跟報告的分析一致?
燒錢擴張 難言殭屍
朱:坦白講,我沒有這感覺,早前我到新加坡交流,參與一個由政府舉辦的大型科技會議,有幾百位講者出席,參加者逾萬人,熱鬧得很。這樣的情景跟那份報告描述的很不同。
回說當地初創公司的存活率達53%,原因之一是,當地政府有較強的主導性,更通過不同項目去資助初創公司。在這樣的前提下,初創公司申請政府資助是正常不過的事。若當中有些競爭力薄弱,沒有任何收入,才會變成所謂的殭屍公司。
尹:該報告又提到,530間受訪初創公司裏,竟有24%沒有收入。到底「殭屍公司」這字眼有否清晰的指標或定義?
朱:我相信沒有機構對「殭屍公司」有嚴謹定義。零收入的初創公司亦不代表是殭屍公司。畢竟在創業初期,要投入資源研發產品,又要摸索合適的客戶群,公司沒收入很正常。有些規模較大的初創公司為了繼續擴張市場份額,會不斷燒錢,導致入不敷支,沒有利潤也屬正常,這些公司都不是殭屍公司。
尹:星洲為推動創科發展,一向願意投放銀彈支持。假設報告對殭屍公司的說法屬實,便證明新加坡政府浪費金錢。那你認為,當地政府應否改變策略,例如減少資助?
給予機會 放膽創新
朱:我覺得在現階段,新加坡政府不必減少資助。我們應該先觀察一下,不同地方初創生態的成熟程度。以美國矽谷為例,政府便毋須做主導角色。
美國調查機構Startup Genome早前發表研究報告,列出全球首20個最優秀的初創城市。新加坡位列第12位,但當地創科發展仍屬早期階段,需要政府投入資源,繼續推動前進。
初創公司的失敗率很高,未必一次即能成功,期間需要他人支援。政府應該帶頭推動一些高風險的創科項目,以培育出色的初創公司。即使企業家遇上挫敗,但社會願意再給予機會,他們便可放膽勇於創新。新加坡政府最近新增資助計劃,讓人工智能等高端技術更上一層樓,有助初創公司茁壯成長。
尹:新加坡有一個Blk71初創社區,《經濟學人》雜誌更把它形容為「這裏有着世界上最緊密的初創生態圈」,為何當地做得如此出色?
朱:我也有到訪過Blk71,前身是工業大廈,經當地政府活化後變成初創社區,並交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及發展。
Blk71滙聚不少出色的初創公司、投資者、孵化器、大學研究中心,以及創科相關的政府機構。附近也有跨國科企的辦公室,例如Google和Facebook等,因此那裏的生態圈非常活躍,彼此緊密聯繫。隨着進駐Blk71的人才愈來愈多,規模愈來愈大,政府便在外圍擴建,現已出現Blk79。
香港也有類似的社區,但散落於不同角落,例如科學園、數碼港,彼此距離較遠。
尹:最後一個問題,若比較香港與新加坡,這兩個初創生態圈,你認為哪個較為領先?
朱:一定是新加坡吧!Startup Genome今年的報告隻字不提香港,我們應多加努力。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中國人工智能實力狂飆突進(車品覺)
AI產品的全球滲透速度,遠遠超越以往的科技創新產品,如互聯網發展足足花了23年才讓北美以外的用戶佔比超過90%,而ChatGPT僅用3年就完成這目標。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AI電影節|AI生成電影 本錢低拍出氣勢
對荷里活業內人士來說,以人工智能(AI)製作電影已逐步成為主流,但對此公開談論有時仍是禁忌。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AI使用率|美職場AI使用率40% 兩年翻倍
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周一(16日)發表調查報告,人工智能(AI)在職場的使用量,過去兩年內幾乎翻了一倍。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OpenAI微軟關係惡化|OpenAI擬轟微軟違「反壟斷」
微軟至今已向ChatGPT開發商OpenAI,投資超過130億美元,但據報兩企關係或進一步惡化。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IG無故封賬號|網民大吐苦水 疑AI審查出事
近數星期以來,有大量網民在社媒X、Reddit等平台上抱怨,指他們儘管沒違反服務條款或其他政策,但其Instagram(IG)賬號仍被封鎖或暫停,部分人提交了審核申訴,卻未收到回應,亦無法直接聯繫Meta的支援團隊。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港AI脫衣App遭控告|Meta控告港企Joy Timeline 開多個賬戶避審查 刪之不盡終提訴
美國科技巨擘Meta Platforms日前控告香港公司Joy Timeline,指該企在fb、IG平台推廣一款「脫衣」應用程式CrushAI,該程式透過AI技術,生成未經同意的裸照或露骨圖像。
- Posted June 18, 2025
- 0
-
AI世代及早探索人生方向(黃岳永)
面對人工智能(AI)和科技的變化,許多學生和年輕人對未來感到迷茫。
- Posted June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