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一現 「17」功與過(劉璟)
本文作者劉璟為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博士後研究員,原文刊於《信報》EJ Global的專欄「EJ Watch」及「軟硬中國」
由台灣藝人黃立成投資創立的直播社交App「17」,上架三個月來多次衝上傳媒熱門話題榜。這個類似Live版本Instagram的社交綜合體,靠着圖片分享、短片直播兩大功能,剛剛面世便迅速在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及美國登上下載之冠。可惜「17」迅速躥紅,亦迅速折戟──上月底因為情色直播等醜聞先後被Google Play和App Store無預警下架。
近些年,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軟件對暴力、色情內容的審查愈加嚴格,大部分原因是因為App Store等平台對應用程序的審查愈來愈嚴格──爆紅的App尤其容易得到平台「青睞」,Line 就曾因為太快衝上 App Store 排行榜首而被短暫下架過。
人氣與安全間難尋平衡
早前專業攝影師使用的分享程序500px,就被App Store以「提供色情內容」為由而下架,引發公眾對蘋果公司「過分審查」的指摘──因為那些所謂的「裸露圖片」,是攝影師眼中的「藝術」,還是蘋果公司眼中的「色情」,至今仍未有定論。而問題是,由於鑑別暴力色情內容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基於機器學習,若平台將規則設定得愈來愈嚴格,難免會誤傷無辜,因此一般新創立的公司即使掌握了審查技術,亦不會設定嚴格標準──怕導致「水至清則無魚」。
在「17」出現前,市面上主攻線上直播市場的社交軟件已很多,例如Periscope、Livehouse.in 、Facebook Mentions、Twitch、Snapchat都有即時影片傳播、直播的功能。這些軟件與「17」之間的差別很是細微。譬如,與「17」因情色話題而躥紅不同,Livehouse.in的直播範圍堅決與情色內容絕緣,反而涵蓋立法院問政、線上演唱會、活動直播等內容;而相較於「17」不設年齡和身份限制,Facebook Mentions則限制只有經過認證的名人粉絲專頁才可進行直播,變相對直播內容設下了門檻。
而「17」的躥紅,除了與同類Apps的細微差別之外,最重要的是其對用戶設有激勵機制──用戶可與「17」進行廣告分成,直播內容每得到1000人觀看,用戶將會獲得1美元獎勵。由於「17」規定用戶收益達到100美元才可以提現──意味着需要至少十萬以上的觀看量,於是吸引了不少用戶挑戰法律或道德底線──直播床戲、艷舞、吸毒,甚至翻拍電視直播西甲球賽事──來衝擊流量。「17」上架三個月,這些爭議內容屢現傳媒報道,竟然為其吸引了更多的下載量。難怪有人評價「17」是「成也情色,敗也情色」,創辦人黃立成藉助自己的娛樂圈人脈來助推App的努力,反而卻被忽視了。
其實「17」與用戶進行廣告分成的做法,本質上是社交軟件領域的共享經濟。如今陌生人社交軟件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若「17」運營得當,一定不是「曇花一現」式的成功。在移動互聯網之前的PC時代,各種「線上秀場」培養各種網紅和網絡主播,並且與之進行收益分成,就是共享經濟模式的開始,只不過這類「線上秀場」走着「軟色情」的路徑來吸引人氣,難成氣候。無論「17」是否故意利用爭議內容衝流量,客觀上,整個公司的幕後團隊只有十多人,監管注定不足。
在廣告分成機制的刺激下,直播功能被濫用其實是意料之中。而「17」若為了重新上架而設置身份、權限等限制,注定需要清理掉一些用戶。因此,「17」恐怕要在人氣與安全性之間尋找平衡。這種兩難,其實是各種社交軟件──尤其是陌生人社交軟件──最難解決的問題。
更多劉璟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慎防網購門票詐騙(林國誠)
在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再次出現熱血的畫面,超過4.7萬人入場觀看一場全城矚目的足球比賽,筆者也是座上客之一。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星仿生機械人|粵語陪長者聊天
香港人口急劇老化,專業治療師人手短缺,已成為安老業界難題之一。第九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GIES)昨灣仔會展揭幕,展區佔地9800方米,有來自全球超過270個參展單位,展出近千款創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教師版ChatGPT|美15萬人免費用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OpenAI發布一份AI素養藍圖,並推出教師版ChatGPT(ChatGPT for Teachers),免費開放予美國K-12(相當於香港的幼稚園、小學、中學)教育工作者,直至2027年6月為止,料約有15萬名教育工作者受惠。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清華AI專利|超美4學府總和
彭博引述美國資訊供應商律商聯訊(LexisNexis)數據,清華大學引領中國的人工智能(AI)創新,在2005年至2024年底期間,累計獲得4986項AI及機器學習的專利,單是去年就獲得900多項。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AI泡沫|AI平台舵手預警 大模型明年爆泡
美國人工智能(AI)開發者平台Hugging Face,其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德朗格(Clem Delangue)近日在新聞網站Axios一場活動上表示,目前面臨的並非AI泡沫,而是大型語言模型(LLM)泡沫,而這泡沫或即將在明年爆破。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華為雲港版登場|助企業快速拓AI 成立本地人工智能生態聯盟 降應用門檻
華為雲人工智能(AI)峰會昨在數碼港召開,並舉行「華為香港AI生態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旨在協助企業降低AI應用門檻,加速數碼轉型。
- Posted November 21, 2025
- 0
-
年輕人規劃職涯四項關鍵(湛家揚博士)
我最近有幸主持由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協會(HKWPEA)與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LA)合辦的午餐論壇,主題為「AI驅動的商業策略實踐」。3位來自創科界的女性領袖,分享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法律、工程、金融等行業的實際案例。
- Posted November 20,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