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數據中心「離地」更環保 散熱低成本 水流化電能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海底除了有海洋生物,還可以有什麼?答案是數據中心(Data Center)!今年《財政預算案》及《施政報告》均提及政府正籌備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數據中心,但當香港還停留在陸地發展之際,美國微軟(Microsoft)已走出框框、跳入海洋,斥資研究建立海底數據中心,利用海水為機器降溫,大大減低散熱成本。對於港府積極致力推動創新科技,有學者指出,本港先天條件優厚,是發展數據中心的理想地點,可是本地的科技界人才出現缺口,若要加快數據中心發展,須先從公眾認知做起。
微軟今年加碼測試
數據中心運算時機器會產生高溫,因此冷卻設備是「必需品」,但降溫成本不菲。為了減少開支,各大巨擘都出盡法寶,例如社交媒體Facebook便將其數據中心設在瑞典北部、冰天雪地的Lulea,距離北極圈僅70英里,透過抽送天然冷氣散熱。微軟日前公布的「Natick計劃」也是利用自然環境降溫,打算把數據中心設於海底。
微軟早於2013年已發表白皮書,建議在海底打造數據中心,以應付爆炸式增長的數據需求,並着手設計首個潛艇數據中心原型機;2015年8月,微軟在美國加州海岸進行有關測試,歷時105天。該原型機直徑長8呎,由鋼管組成,注滿氮氣,內設百多個感應器,監測內部運作和外部環境。
微軟聲言,建立地面中心需要一至兩年,但興建海底數據中心只需90天,而且水流及潮汐可轉化為再生能源,為數據中心提供電力。微軟正建造一個比上述原型機大3倍的潛艇數據中心,今年再投入測試。
港缺人才礙政府參與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劉伯濤解釋,要維持數據中心正常運作,為機器散熱十分重要,「如果數據中心沒適時降溫,隨時會燒機。」對於微軟數據中心進駐海底,他認為該公司雖有技術及資金研發相關設備,但仍有待測試其可持續性。
劉伯濤指出,香港沒有天災,電力供應穩定,資訊流通,十分適合發展數據中心,「但公眾對有關科技認知不足,有礙政府投放資源。」他續稱,本港學生對工程、科技等專科並不熱中,令相關人才出現缺口,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要推動本港發展數據中心,先要提高社會對科技的認知。
香港地少人多,在海底數據中心可行之前,現階段建立數據中心還須靠政府覓地,有公司則瞄準工廈,冀可將之活化成數據中心。資訊科技公司新意網(08008)去年12月向城規會提出申請,把荃灣楊屋道145至159號用地改建為一座不高於11層的數據中心。該地段佔地2萬方呎,樓齡超過45年。城規會發言人指出,將於下月7日審核有關申請,需要把附近交通、環境及基礎設施等影響列入考慮因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企業爭勝重在人機互補(車品覺)
當Claude Code能聽懂「幫我構建一個電商推薦系統」的自然語言指令,並在15分鐘內輸出可運行代碼時,「寫代碼」的定義正被改寫。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UniFP|新技術讓機械人學靈巧施力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與北京郵電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提出全球首套用於足式機械人的「統一力位混合控制策略」(UniFP)。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X新功能|社媒X推用戶名稱交易平台
社交平台X正式推出暱稱市集(Handle Marketplace),讓高級或進階的付費訂閱用戶,能獲取其他已被非活躍用戶註冊的名稱。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人腦模型|MIT研體外仿生腦 助開發藥物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最近發表論文,介紹一個精細人腦模型miBrain,可用於個人化疾病研究與藥物開發。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眼退化救星|黃斑病婦視網膜植晶片復明
患上老年性黃斑病變(AMD)等退化性視網膜疾病,感光的第一層細胞(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會衰竭,然後導致失明。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騰雲進駐數碼港|加速孵化科創 首批引入70企 助拓發展場景及融資
行政長官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旨在吸引海內外具豐富經驗的初創加速器,落戶香港建立加速器基地。
- Posted October 22, 2025
- 0
-
「輕老年」藉AI開啟新賽道(黃岳永)
最近商台DJ阮小儀在節目中宣布退休,讓聽眾既感到不捨又驚訝。50多歲的她,為何選擇放棄穩定的事業,走向人生另一條賽道?
- Posted October 2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