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智能硬件 釋放非凡音色
在電影《無間道》中,梁朝偉和劉德華用「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來形容音響器材。是否人人的耳朵都能聽得細微差別的聲音?人耳敏感度有別,以聽低音的能力為例,就算是你的左右耳也可能不一樣,於是就有香港工程師與醫學專家研發個人化音效改善裝置,彌補聽力的不足。
李沛鏜以眼鏡來比喻他們的耳機產品,由於人的眼睛近視度數不同,須由視光師驗眼後再配對合適的眼鏡,他們亦會先以手機App為用戶做聽力測試,量度雙耳對不同聲音的靈敏度,然後根據結果,在其耳機作出調校,向用家輸出更清晰的聲音,使雙耳聽到的高中低音分布更平均。
李沛鏜解釋,眼鏡的作用不是治療雙眼,然而只有戴上它,視野才會更加清晰。同樣道理,他們的耳機雖不會治療耳朵,但用家聽歌的時候,亦會顯得更加清晰。受基因、年齡及生活環境影響,每個人的聽力也不一樣,例如成年人聆聽高音的能力會差過小朋友。
他表示,面對自身獨特的聽力缺陷,即使戴昂貴的耳筒,或把音量校大也無補於事。「如果你聽低音較差,把音量校大會令所有聲音一齊上,只會令自己更難聽到低音,我們便填補這個缺陷。」
眾籌成功創業突圍
李沛鏜過去十多年在美國打滾,幾年前回流香港重遇好友,認識到其上司尹懷信教授,始對改善聽力這個課題產生興趣,後來雙方更合作研發裝置。
他們早於2009年合作研發並創辦Aumeo Audio,去年在眾籌網站 Indiegogo籌得30萬美元,最後寄了3000件產品予支持者,成績理想,但7年的創業歷程回想起來一點也不容易。
他們產品的邊際利潤比電話殼要高出10倍,不少廠商卻扭扭擰擰,不願意接單,「生產3000件裝置,對廠商而言數目太少,電話殼就算只賺2仙,每月卻可以售出幾十萬件。」若廠商要為客戶研究如何生產智能裝置,便得暫停原有的電話殼生產。
在香港研發硬件,好處是鄰近深圳,若生產遇上問題,坐程車就可以上去廠房,生產就不會被拖死。「有人問為何不索性搬去深圳,但深圳連上Google也要翻牆,因此要想出面向世界的意念,便必須留在香港。有技術及有興趣,研發工作不難,這些都是工程師做慣,但後續的生產、包裝、推銷步驟,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難關。」
做足7年,他們最後成功交貨,兌現對買家的承諾,但仍有許多後續的煩惱。李沛鏜憶述寄貨予南美買家時,當地海關扣起貨品,要求買家繳付稅款,但買家嫌稅貴,惟有放棄交易。
在2014年,他們獲得Talent Unleashed Awards的「Community Impact Award最具社區影響力大獎」,評審是維珍集團老闆Richard Branson及蘋果創辦人之一的Steve Wozniak。
今年11月Aumeo Audio便在香港店舖發售,李沛鏜認為這是一個適當的時機,因為隨着Fitbit這類智能穿戴式裝置的興起,市場已由昔日不推崇,到今天已逐漸接受個人化產品。「如果4年前推出,大家就可能覺得要做聽力測試好煩。」
撰文:陳靜愉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