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估值過高 泡沫不容忽視(鄧文耀)

d97jro圖片
近日科技界一知名獨角獸fintech企業Square上市,然而讓人跌破眼鏡的是發行價僅為9美元,而按發行價計算的市值只有26.6億美元,相對公司最後一輪融資的60億美元估值下滑了56%,最後一輪的投資者需要靠當時與公司的股份補貼機制,才免蒙受太大損失。繼上周與讀者討論過一些關於獨角獸企業的情況,以下會就幾個獨角獸示例看看目前科技企業面臨的泡沫情況。
如果先從一些已經上市的獨角獸科技企業來看,不難發覺不少企業上市後股價已經有很大的調整,例如 GoPro從近150億美金市值跌至28億美金;Lending Club上市後一直跑輸大市,至今已經從上市價格跌了50%,市值跌到只有48億美元;FitBit年中以30多元美元上市,曾升到40多美元,到今天已經跌破招股價只有26美元左右。
非公開市場較易獲高估值
事實上,在資本泛濫,好項目缺乏的私募股權或風投領域,不少基金經理融了不少LP投資人的錢後,為着管理費或carry(回報分成)的原因在市場拚命搶項目來投,一些科技企業一旦有一些大型科技或投資機構如騰訊、紅杉等投了最初幾輪,往後的D、E、F輪等,無論估值貴到世界各地各大傳媒都爭相報道,也會狠狠投個一億幾千萬美元進去,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
然而,當企業上市,面對大量股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受着各種不同因素影響,估值就像Square一樣從私人一級市場大幅滑落到公開二級市場的水平。最近LinkedIn聯合創始人及VC投資者Reid Hoffman說得好,他談到許多估值達到數十億美元的獨角獸,其實很難在公開市場上獲得一樣高的估值,畢竟公開市場有着許多相互影響的因素Hedge Fund Manager要去考慮,而一級非公開市場等,只取決於大型投資者(PE/VC)的意願,故此在非公開市場得到高估值相對容易。
有光環業績也未必好
從一些還未上市的獨角獸也可以看到,不少企業戴着獨角獸光環也未必有很好的業務表現,更遑論有機會像Square或其他已經上市的獨角獸一樣,最少可以在股票市場掛牌,讓VC有退出的機會。例如成立於2010年的Flipboard是一個移動閱讀應用程式,用戶可透過智慧手機或平板電腦,按個人喜好閱讀多個範疇的新聞。經過5輪融資後公司得到不少出名VC如KPCB,GGV,Insight Venture Partners入股,一共得到超過2.1億美元的投資。但隨着競爭加劇,ZAKER、今日頭條、Facebook、Twitter、微博等衝擊,主動推新聞給用戶的模式愈來愈成為主流,另一邊廂用戶的抱怨卻愈來愈多,加上廣告收入下降,各種困局讓Flipboard決定趁估值還未跌得太厲害去找買家,傳聞跟Twitter、蘋果、雅虎等企業就賣盤一事接觸過,但卻未有很大的進展。
另外,從15家投資者經過8輪共融得11.9億美元的閱後即焚社交軟件SnapChat,也有像騰訊、阿里巴巴、KPCB、GIC等大型投資者的投資,估值達到150億美元,並繼Uber、Airbnb Palantir後,成為美國估值第四高的Startup。
不過,其中一個投資者Fidelity在第三季對Snapchat的估值mark down四分一,每股估值從30.72美元降至每股22.91美元。面對近期Square及很多其他上市初創科技企業的股價表現,相信其他投資者也有機會進行mark down,當然,Snapchat在盈利模式上,長時間內一直相當費勁吃力這件事,相信也是讓一班背後的投資者擔心得要進行一些估值調整的原因。
面對不少獨角獸高處不勝寒的困境,加上環球股市及加息的因素不太明朗,很多VC目前也不敢貿然高價再入D、E、G輪等超高價的項目,然而過去一兩年高位投資的VC,筆者認為,不少將需要面對所投企業還未上市就要坐艇的命運。
更多鄧文耀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方保僑)
近年警方屢揭以人工智能深偽(Deepfake)換臉及聲音合成行騙的案件,利用高科技假冒上司指示滙款、網戀詐騙及冒充官員開視像會議。騙徒已非單純冒充個人,而是利用AI在系統上奪取「合法身份」。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未來數據中心|外太空建數據中心省成本
太空毋須擔心土地使用問題,可容納大型太陽能板陣列,更可利用真空加快散熱,相比地球上的數據中心,其能源成本將低九成。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微軟Edge|進化人工智能瀏覽器
微軟(Microsoft)早於今年7月已為旗下網頁瀏覽器Edge新增Copilot模式,惟當時只提供一些基本功能,例如自然語音導覽等。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Gemini易出錯?|澳媒ACM 揭用Gemini寫稿易出錯
澳洲社區媒體(ACM)旗下多個地區編輯部員工,對公司推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以協助新聞製作的做法感到擔心。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紅帽|AI增強生產力絕非泡沫
開源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早前舉辦Summit Connect本地峰會,香港、台灣及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接受本報專訪,討論開源技術如何助力香港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科律律師樓|企業宜勤演練 提升網攻存活率 各國AI法規差異大 擴版圖前要認清
本報早前跟科律(Cooley)律師樓3位網絡安全、數據、私隱業務專家深度對談,探討當下企業在這種複雜環境下,如何應對相關法律風險。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