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譜成本遭低估? 電訊商:競爭劇烈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香港電訊(06823)與政府繼續隔空開火,政府早前稱,頻譜成本平均只佔電訊商整體營運成本的3%至4%,質疑有電訊商將加價的意圖歸咎於頻譜費上升。不過,香港電訊董事總經理艾維朗再反駁指出,頻譜成本佔其流動通訊業務的經營成本高達14%,並不是細數目,是營運成本的第二大項目,不明白政府如何計算出只佔3%至4%的數字。
3香港支持優先續牌方案
另外,和電香港(00215)旗下3香港表示,對於900兆赫及1800兆赫頻譜在2020年後到期的處理方式,支持優先續牌方案,即電訊商可保留原有的頻譜;如果政府堅持重拍,則建議現時擁有者可以保留原有的80%頻譜,只交出20%重新拍賣,這樣對客戶服務的持續性及穩定性影響最小。
和電香港認為,續牌符合香港各界利益。如果政府要重拍,在基於保持網絡及服務質素的大前提下,3香港別無可選擇,必須競投有關頻譜。
政府早前諮詢時提出3個方案,其中一個方案要求本港電訊商把其大部分2020年及2021年度到期的900兆赫和1800兆赫頻譜交回並重新拍賣,艾維朗此前已多次表態反對重拍,更指可能導致每名用戶每月的行政費增幅或超過12元。
昨日艾維朗再召開記者會回應,他形容行政費來自各資源壟斷者,包括頻譜成本、周年牌費、港鐵費用、隧道費用,而行政費最大部分(68%)是政府頻譜費。
行政費未夠抵消開支
他又指過去5年,港鐵費用、隧道費用成本每年分別上升10%及8%,相關「壟斷費用」每月超過20元,現時收取的每月18元行政費用不足以彌補,沒有從行政費圖利。
艾維朗提到,按其計算,頻譜費用佔流動通訊業務經營成本14%,遠高於政府所說的數字,由於香港電訊是上市公司,所有數據均經過審計,絕對沒有說謊,呼籲政府公開計算方式。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和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回應,重申根據通訊辦從營辦商獲得的營運數據,頻譜使用費只佔營辦商整體營運成本一個細小部分(平均約3%至4%),涉及900及1800兆赫頻譜的頻譜使用費所佔的比率更小(不足1%)。
政府又稱,香港電訊服務市場已全面開放,流動網絡營辦商可根據市場競爭狀況自行釐定收費方式及水平,但正因為香港電訊服務市場競爭劇烈,流動服務的價格是由市場力量及供求決定,營運成本的改變並非唯一考慮因素。
艾維朗昨天說,香港電訊在拍賣上經驗豐富,在海外市場亦成功透過拍賣獲得大量頻譜,故並非反對拍賣制度,而是希望政府提供一些長遠的頻譜供應資料,讓電訊商可更好地衡量並出價,否則只是一個不誠實的拍賣。艾維朗表示,未來還會展開更多行動,包括發布更多相關報告,提高市民對頻譜議題的認識。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TikTok動向|美國業務洽購財團出價1560億
有份參與洽購TikTok美國業務的知名投資富豪Kevin O’Leary披露,洽購價高達200億美元(1560億港元)。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台積電|4納米晶片將於美國生產 雷蒙多:重大突破
對於台積電已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生產先進的4納米晶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表示,這是國家歷史上首次在美國本土、由美國工人生產出與台灣同等產量和質量的領先4納米晶片。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本地科企CES參展搶商機(方保僑)
2025年1月,全球最大型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今年,香港科技園公司連同貿發局帶領歷屆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共51間本地創科公司出席。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HandsTalk|科大AI譯手語 兩秒變英文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的多位學生,研發一款即時手語翻譯應用程式HandsTalk,利用電腦視覺技術辨識手語,並結合人工智能(AI)模型補充與整合,約兩秒就能把手語翻譯為英文句子。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力滔有限公司|港入耳式助聽器降噪九成 內置人工智能 不斷提升準確度
本地科企力滔有限公司主力研發微型耳道式助聽器,早前在「2024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奪得「智慧生活大獎」。該企研發的第四代微型耳道式助聽器Savoir by EasyHear,聲稱有效降噪超過九成。
- Posted January 13, 2025
- 0
-
外遊節省數據用量有辦法(林國誠)
隨着全球5G覆蓋的發展,外遊流動上網的體驗更上一層樓。5G具備高速度、低時延和大容量的特性,從實時導航到動態資訊推送,再到即時翻譯和智慧行程調整,5G讓外遊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滿足了不同人士的需求。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
-
四步驟活用AI學習(黃岳永)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AI已經成為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現今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應否使用AI,而是何時開始使用AI。而這個時間,當然是愈早愈好。
- Posted January 1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