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博士生 骨骼補窿創業(紀曉風)
齊集內地及本地 fintech 創業者:錢方、WeLab、Bitcoinnect 及更多嘉賓,討論最新 fintech 趨勢及發展機會,《互聯網金融科技峰會》只此一場,費用全免 — 立即報名。名額先到先得。
Novus(薪創生命科技)的三名創辦人黃棨麟、賴景然和黃仲廉,是港大PhD同學。本來修讀機械工程的黃棨麟,在研究院時轉讀骨科,畢業後留在骨科工作,期間他研究退化性關節炎病變,「那時成日行上瑪麗醫院拎啲切出來的腳做分析。」結果,讓他發現到一個「唔太難,但未有人做到」的根治關節炎方法,打開科技創業的鑰匙。
「關節炎是軟骨下骨(Subchondral bone)有好多窿,令軟骨長期受壓,只要修補啲窿就會好,但窿好細、位置尷尬,但現時填補的物料未夠先進和細微去注入骨骼,若做微創手術裝金屬架又會損害其他無事的骨,傳統醫治方法只是食止痛藥、物理治療,或打透明質酸,始終未能根治。」他們希望能找到新的填充物料、新的注射或微創技術,在不損害其他骨骼的大前提下,去造福數以億計關節炎患者,據調查顯示,60歲以上的長者當中,有六成患關節炎,80歲以上則有八成,隨着人口老化,患者數目不斷增加。
入圍全球50大初創企業
黃棨麟的「研發」也不是憑空想像,他看過大量相關醫學文獻,又與教授和醫生討論,三人更合力寫了一個計劃書,開展了生物科技創業大計。黃曾是港大校董會成員,讓他認識了一些港大捐贈者,擴大社會網絡,並於2013年取得首筆資金50萬元,創立Novus,「那時我們已同自己講,半年內要入科技園,因為無政府、無大學支援,We are nobody!」
他笑言,他們只是三個PhD畢業生,不是大教授,要取得認受性,才能吸引投資,故要在科技園「插旗」。去年7月,他們成功獲批成為科技園培育公司,後更憑出色的創業計劃,入圍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eek的全球五十大初創企業,增加了知名度。
成為培育公司後,他們接觸不少大學、醫院、生產商和投資者,又不斷出席各種講座、研討會,增加「曝光」機會,「要人肯投資,就要先播種,讓人認識。」後來他們取得第二筆資金300萬元,進一步開展科研,「一方面申請創新科技署資助,透過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協助,研發能注入骨骼的納米先進物料,另方面又與汕頭大學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未來除在人類作臨床試驗,亦會嘗試在動物身上試驗。」
對他們來說,創業的經驗是「一個浪撲埋來,死唔去,就要面對另一個浪」,「有些投資者會突然縮沙,要處理很多突發事情,並即時找到替代方案,EQ要好高!」賴景然說。
更多紀曉風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影片摘要功能輕鬆學習(黃岳永)
暑假外遊是不少港人的必然選擇,但筆者愈來愈覺得夏天並非旅行好時機。港人熱愛到訪的日本和歐洲,多處氣溫錄得攝氏36度至38度。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AI時間觀念差?|AI感知時間異於人類恐添亂
北歐丹麥奧爾堡大學電子系統教授波波夫斯基(Petar Popovski),在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綜覽》雜誌發表文章,指人工智能(AI)感知時間方式與人類不同。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Tensor|美企宣稱明年發售L4級自駕車
美國加州聖荷西初創Tensor近日宣布,明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面向消費者的L4級自駕車robocar。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遭遇行星撞地球|易過被雷劈
美國歐林工程學院、馬利蘭大學,以及北歐丹麥奧爾堡大學聯合團隊新近發表論文,利用最新的近地天體族群模型NEOMOD2,模擬了500萬顆小行星的軌道,以計算它們在150年內跟地球相撞的機會。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可投身藍領?|高盛料AI搶飯碗屬暫時
高盛研究部最近發表報告估計,一旦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融入常規生產,將使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市場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約15%。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保險業AI應用|張雲正:挑戰在資源及認知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昨接受傳媒訪問稱,本港約有157間保險公司,涵蓋壽險、產險或兩者兼營,規模不一。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保監促進採用AI|7險企重點參與 將設立卓越中心 推動轉型培育人才
保險業監管局昨啟動「人工智能促進計劃」,加快保險業採用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發展香港成為AI區域樞紐。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