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睇醫生 彈指驅病魔 視像診症 遙距配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隨着人口加速老化,本地醫療資源緊張,別說急症室,連到醫院專科例行覆診,亦要動輒等數個小時。大家有否想過將來可以躺在床上透過互聯網看醫生,並利用手機程式傳送心跳及血壓等資料,彈指間完成看病過程?
其實這種看病方法已逐漸在外國流行。醫療網站Telemedicine指出,遙距醫療首先會利用資訊科技分析病歷,再透過視像為病人診症。該技術應用範疇相當廣泛,除了診症,還可作遙距護理(Telenursing)和遙距配藥(Telepharmacy),又可時刻監測手術後病人情況,並進行分流。
千億市場全球覬覦
遙距醫療概念源於澳洲北部鄉郊。由於當地遠離市區,缺乏醫療人手,以往只能用電話問診,後來隨着資訊科技的改進,診症渠道不再局限於電話。以皮膚科為例,病人只須藉互聯網上傳照片,醫生再以電腦放大觀察,即可對症下藥。澳洲及美國已有物理治療師利用視像鏡頭,同時指導5位病人接受運動治療,並一邊觀察病人動作是否正確。
美國有僱主及保險公司率先參加遙距醫療計劃,讓病人安坐家中看醫生。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報告指出,2015年全球遙距醫療市場總收入為230億美元,預計2021年將飆升3倍,增至660億美元。
根據美國遙距醫療協會(American Telemedicine Association)統計,2015年美國有超過1500萬人曾接受遙距醫療。同年,美國威斯康星州醫療系統Mercy Health System,更開設遙距深切治療病房(TeleICU),讓醫生以視訊監測病人狀況,令病房死亡率較預期降低三成。
有初創公司看準遙距醫療市場潛力,成功捕捉商機。美國健康服務計劃供應商CalPERS Blue Shield早於2012年4月便與初創公司Teladoc合作,為30萬名保險計劃參加者提供遙距醫療服務。Teladoc於2015年在美國上市,當時估值6.2億美元。截至去年,Teladoc擁有1750萬名會員,年度總收入1.2億美元,按年增長近六成。
本港發展胎死腹中
至於鄰近本港的台灣,台大醫院也設有「遠距照護」中心,標榜可24小時傳遞醫療數據及提供緊急護理諮詢。其實早於1998年,本港沙田醫院內科及老人科已有醫生提出遙距醫療想法,希望讓長者在安老院舍及社區中心以視訊覆診。但數年後該計劃胎死腹中,除了技術供應商對市場不感興趣,政府未有政策配合也是死因之一。
中文大學老年學及老人病學研究教授胡令芳當年亦有參與計劃,她認為遙距醫療對診症及經濟收益均有好處,惟本地技術供應商未如外國般獨具慧眼,放棄這塊「肥豬肉」,「最後機器折舊、損壞,亦無人修理」。
另一位曾參與計劃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科)教授郭志銳表示,遙距醫療可節省病人的輪候時間,亦可紓緩醫療人手壓力。他表示,本港有資訊發達的先決條件,未來各家各戶裝置遙距醫療的視頻或程式,並非異想天開。不過,遙距醫療的痛點是醫生無法為病人作身體檢查,故建議有需要的病人仍須親身前往應診。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指出,遙距醫療在本港仍未起步,政府必須了解社會對哪種醫療服務有需求,再針對發展,以免落後其他國家。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打牌機械人|內地機械人懂思考識打麻將
內地靈初智能科技公司(PsiBot)展示一款機械人,利用自主研發的分層端對端VLA+強化學習演算法模型Psi-R1,結合類人推理方式與強化學習框架,實現超過30分鐘的CoAT(Chain of Action Thought)思維系統,驗證三重複合交互能力,即人機交互、機機交互、機環境交互,能夠即場自主思考,出牌、碰牌及自摸食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o3及o4-mini現「幻覺」頻率飆
ChatGPT開發商OpenAI早前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AI)大型語言模型(LLM)o3及o4-mini,在編程、數學推理等任務表現卓越,被稱為該企至今最強模型。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朱克伯格料AGI願景 智能爆發將降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在一小時的訪問提到,所有在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AI)實驗室,包括 Meta、Anthropic及OpenAI等,都在追求AGI或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從而讓每人都能擁有超人能力的工具,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有bugs|GPT-4o變「馬屁精」須撤回更新
ChatGPT開發商OpenAI公布,在最近一次GPT-4o模型更新後,訊息出現明顯奉承傾向,故此決定回到較早期版本。問題源自調整預設個性時,過度依賴短期用戶反饋,忽略了長期互動帶來的影響,導致輸出內容偏向迎合用戶。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趨勢|電台AI主持開咪半年無人識破
澳洲廣播網(ARN)位於悉尼的CADA電台,去年11月啟播節目Workdays with Thy,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11點起,播放4個小時的嘻哈(Hip-hop)、節奏藍調(R&B)及流行音樂,打開應用程式iHeartRadio即可收聽。據報節目已有7萬多聽眾,但開咪6個月來一直沒人發現,這位Thy女主持其實不是真人。
- Posted May 2, 2025
- 0
-
NotebookLM|語音摘要支援普通話
谷歌(Google)旗下個人化人工智能(AI)研究助理NotebookLM,去年以「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功能爆紅,讓用戶上傳原始筆記或資料來源,憑藉Gemini 2.5 Pro生成Podcast語音節目,有助快速總結、做筆記及理解複雜內容。
- Posted Ma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