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大數據(車品覺)
儘管大數據市場表面上有多麼激動人心,但在企業的落地應用層面還處於嬰兒期,真正的需求仍未釋放出來。有公司預期,大數據不但驅動商業過程,更將驅動整個商業模式,我在這裏想先潑一下冷水:大數據的「羅馬城」可不是一天能夠建成的。
幾乎每個星期,我都要面試很多數據科學從業者。我問的第一個問題一般都是「在你心裏,什麼是大數據?」但從我收到的所有回答來看,原來業內對大數據的認知分歧並不比外行人少。至少有一半人對「大數據」概念不以為然,而是更關注研究「精準小數據」,並挖掘其產生的價值。
管理與創新成落地基礎
其實,分歧的根本源自大數據落地時遇到的一些問題。大數據有着其大樣本的優點,但真正落地到商業操作,的確有時反而不如小數據那樣簡單、直接、好溝通。例如購物行為研究,到底是對用戶作抽樣訪談更能了解顧客流失原因,抑或使用大量線上行為軌跡作數據分析更有效?這有點像飛到1000公里外或1公里外的天空,看到的地面景象並不一樣。
因此在討論大數據與小數據的價值和聯繫時,我主張大數據和小數據應該可以互為作用,並放進同一個體系來看,而不該比較兩者誰更強更有效。
目前在大數據應用方面,還有一些普遍問題,首先發生在數據收集的層面,很多企業並不清楚收集的數據將來有什麼用,或是抱着「先收集再說,將來總有用」的想法。對於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要從問題導向來收集數據。為什麼呢?因為一方面,數據的收集、存儲、備份等成本都不低;另一方面,這麼做的話,數據的價值便更容易掌握。
對於實際運營數據的企業來說,數據必須有連貫性,而且要確保其準確性。因為如果數據的收集或獲取本身就錯了,那麼後面的分析和決策無疑就建立在沙灘之上,所謂「根基不牢,地動山搖」。
此外,當我們在談論大數據時,往往從根本上忽略了一點,就是管理層對數據化管理和創新的意識及決心,而這是大數據落地的基礎。
因為很多企業本身的運營就是靠自覺的,在數據化決策方面乏善足陳,又怎麼會因為大數據就立即變得不一樣?大數據作為一種新的運營理念和方法體系,要想嵌入到公司裏,必然要經歷一種新事物在舊公司遭遇的困難。例如很多公司口口聲聲說「以客戶為中心」,但關於客戶的數據卻未能充分回流到公司核心決策裏。
那麼,企業對大數據應用,應該制定何種有效策略呢?首先企業高管要學習如何讓數據成為決策的依據,然後「從看到用」,把大數據直接成為生產的一部分,有步驟地構建起數據的收集與使用的系統,繼而培訓對員工、對數據決策的積極性。事實上,從企業推進大數據應用來看,先把既有的數據用好,往往比起盲目收集更多數據明智得多。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影片摘要功能輕鬆學習(黃岳永)
暑假外遊是不少港人的必然選擇,但筆者愈來愈覺得夏天並非旅行好時機。港人熱愛到訪的日本和歐洲,多處氣溫錄得攝氏36度至38度。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AI時間觀念差?|AI感知時間異於人類恐添亂
北歐丹麥奧爾堡大學電子系統教授波波夫斯基(Petar Popovski),在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綜覽》雜誌發表文章,指人工智能(AI)感知時間方式與人類不同。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Tensor|美企宣稱明年發售L4級自駕車
美國加州聖荷西初創Tensor近日宣布,明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面向消費者的L4級自駕車robocar。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遭遇行星撞地球|易過被雷劈
美國歐林工程學院、馬利蘭大學,以及北歐丹麥奧爾堡大學聯合團隊新近發表論文,利用最新的近地天體族群模型NEOMOD2,模擬了500萬顆小行星的軌道,以計算它們在150年內跟地球相撞的機會。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可投身藍領?|高盛料AI搶飯碗屬暫時
高盛研究部最近發表報告估計,一旦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融入常規生產,將使美國及其他已開發市場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約15%。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保險業AI應用|張雲正:挑戰在資源及認知
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昨接受傳媒訪問稱,本港約有157間保險公司,涵蓋壽險、產險或兩者兼營,規模不一。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
-
保監促進採用AI|7險企重點參與 將設立卓越中心 推動轉型培育人才
保險業監管局昨啟動「人工智能促進計劃」,加快保險業採用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發展香港成為AI區域樞紐。
- Posted August 1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