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民主實踐(車品覺)
四年一度的香港立法會選舉過後,在「大聲喊」有飯吃的世界裏,政治家有誰真的關心民生,很快就原形畢露。正如一講到創新科技,大多是作為大企業賺錢工具,何時可以為市民改善生活?近年「智慧城市」這個詞大家聽得不少,不過我懷疑到底誰能講出智慧城市的定義?究竟是市民眼中,還是政府眼中的智慧城市?從民意角度看,一個美國權威民調資料顯示,78%人認為政治利益已凌駕於民眾利益,79%人認為其居住城市存在貪腐問題,91%人認為城市存在透明度問題。數字賦權基金會創始董事奧薩馬.曼劄說過:「單是(印度)德里就有超過4600萬無線用戶,而這座城市卻只有2500萬人口,移動滲透率幾乎達到180%!當人們和政府借助移動技術的力量變得『聰明』時,就會變成智慧城市。」
Citybeats是一個即將啟動的城市改良專案,在今年6月獲聯合國授予「全球包容和賦權最佳專案」殊榮。它是提高民眾參與度的工具,終極目標是讓人們參與並解決社區問題,且將因為自己的行動而獲得獎勵。
該專案分為5個階段:
第一階段 大數據收集
從新聞、社交網路、感測器和公共平台等不同來源收集大量數據。
第二階段 即時數據儀錶板
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獲取民意數據,創建一個即時數據儀錶板,市民、政府、企業和非盈利組織可以用它來發現及跟蹤所在城市出現的問題。
第三階段 挑戰
發現問題後提出各種可行方案,並標出每個問題的優先次序和影響率。
第四階段 解決
提供讓個人和社群參與解決那些問題的介面,市民可決定是否以及採取什麼行動。
第五階段 獎勵
向那些通過努力和行動幫助解決城市問題的人提供獎勵。獎勵分兩種,一種是面向個人,包括金錢獎勵、折扣或公開表揚。第二種是面向群體,獎勵整個社群。
這專案的特點是指導和幫助人們參與民主實踐,利用個人和集體力量,找出並解決地區、全國和全球的社會經濟不公現象以及民眾關切問題的根源。在政府機構協助下,平台可提供更好的溝通、更好的透明度和參與。
民眾參與能加強人們對所在社區的歸屬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團結和互惠互利,這些都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民眾參與和公民社會也與彼此信任息息相關,信任他人的人更可能貢獻社會和找到工作。參加志願服務的人會與他們服務的社區建立情感聯繫,在志願服務結束後將繼續參與社區事務,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強烈訊號。公民參與可培養居民對所在社區的責任感,令他們更加關心周圍的人和事。民眾參與感和歸屬感,對智慧城市的實現尤其重要。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家用機械人能取代外傭?(鄧淑明博士)
這陣子周遭都有朋友談論人形機械人的發展,有朋友正計劃訂購一部家用人形機械人取代外傭,問我是否可行。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記憶體缺貨|需求持續緊張 一個月炒貴逾倍
全球科企搶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對記憶體(RAM)的需求持續緊張,其定價達到令人咋舌地步。不少打算聖誕假期「砌機」的用戶,已對炒價飛漲感到「切膚之痛」。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城大晶片封裝新材料 明年投產
人工智能(AI)、高效能運算(HPC)及5G通訊等技術發展迅速,業界對晶片效能及可靠性的要求日漸提高。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學系馮憲平教授領導團隊,早前獲「產學研1+計劃」撥款資助,旨在解決三維積體電路(3DIC)半導體晶片封裝中的金屬化挑戰。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審查論文|吳恩達研AI審查論文系統
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最近發布一款全新的「智能審稿者」系統,用於審查研究論文。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麥肯錫報告|AI代理勝任美44%工作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最新一份報告指出,雖然人工智能(AI)在技術理論上,能夠自動化大約57%美國工作時數,但這數字反映技術在任務層面的潛力,並非必然取代大量工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阿里雲|「百萬Token」助企業開發AI 港業務雙位數增長 續加碼擴建
阿里巴巴(09988)最新財報顯示,雲業務交出亮眼成績表,財政年度第二季(截至9月底)收入按年增長34%,錄得398億元人民幣。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輔助醫療 減人為失誤(車品覺)
試想像一下,如果醫療文檔不再純粹是冰冷的檔案,而是能主動發出預警、優化流程的智能夥伴,而人工智能(AI)正把這願景變為現實。
- Posted November 26,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