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韜:香港亟需發展FinTech
原文節錄於信報財經月刊
「紅籌之父」梁伯韜2006年離開投行後搞創投,真金白銀投資初創企業,對於P/E僅得7倍、平絕全球的港股,卻興趣缺缺。他接受本刊專訪時分析,港股「無運行」的主因是「食老本」,側重舊經濟,即使「深港通」開通,國內投資者也不會感興趣。他憂慮港股被邊緣化:「A股開放得愈快,港股死得愈快」,呼籲盡快創造新投資產品。–《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鄧傳鏘、特約記者姜學汶
梁伯韜指出:「年年都有很多國企來香港,大隻、fee又好收。問題是大的國企已經上市,中國經濟又開始轉型,轉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國家提倡以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時,香港的資本市場卻仍然主要靠舊經濟來上市。」他指出,恒指有很多產能過盛的舊經濟股份,而市值最大的銀行股主要也是貸款給它們,盈利不好,股市怎有運行。
曾幾何時,香港的創新科技相當有優勢,現在卻大落後,「香港的八達通比支付寶還要早,當時還未有阿里巴巴!八達通幾個股東都是公用機構,在香港有點壟斷,小商戶都用它,它又不敢走出去,變成食老本」。他有點恨鐵不成鋼地說。
「現在中國科技股都去美國上市,香港已失去critical mass,只剩下一隻騰訊,不是完全沒有希望,但很難追。」
難追還是要追的,香港異軍突起可以靠FinTech(金融科技)。「股市只是金融的一部分,現在美國、英國、新加坡都對FinTech很重視,其中blockchain(區塊鏈)技術可以去中心化,很有顛覆性。澳洲行得最前,因為市場比較細,行起來相對簡單、阻力相對小,恰巧又碰上需要更換系統。」
現時已有42家知名銀行組成聯盟,Nasdaq早已採用區塊鏈技術打造新交易平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在去年底准許Overstock用區塊鏈發行股票,區塊鏈甚至可應用於政府稅收、供應鏈協同供貨、智慧契約、食品履歷、智慧財產權證明、眾籌平台等需要更高監管與追蹤的領域。
梁伯韜指出:「香港這麼強調『一帶一路』,可以研究利用區塊鏈技術去開發新產品,引入『一帶一路』國家來香港投資,包括債券市場、海外人民幣資金池……。不要單純做特首梁振英口中的超級聯絡人,做聯絡人賺不到太多錢。」
節錄《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家用機械人能取代外傭?(鄧淑明博士)
這陣子周遭都有朋友談論人形機械人的發展,有朋友正計劃訂購一部家用人形機械人取代外傭,問我是否可行。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記憶體缺貨|需求持續緊張 一個月炒貴逾倍
全球科企搶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對記憶體(RAM)的需求持續緊張,其定價達到令人咋舌地步。不少打算聖誕假期「砌機」的用戶,已對炒價飛漲感到「切膚之痛」。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城大晶片封裝新材料 明年投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人工智能(AI)、高效能運算(HPC)及5G通訊等技術發展迅速,業界對晶片效能及可靠性的要求日漸提高。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學系馮憲平教授領導團隊,早前獲「產學研1+計劃」撥款資助,旨在解決三維積體電路(3DIC)半導體晶片封裝中的金屬化挑戰。 城大團隊將通過研製一系列可用於電鍍銅的專利化學添加劑,確保晶片堆疊之間的連接更快速穩定,並計劃於2026年建立自動化智能生產線。 3DIC技術提升半導體性能 3DIC技術是通過垂直堆疊的方式來整合(封裝)多顆電晶體,克服傳統平面連接結構所帶來的限制,將積體電路的架構由二維(2D)轉化成三維(3D),從而提升半導體晶片的性能、減少功耗,並在相同面積上附載更多電晶體,提升運算能力。 此項技術的關鍵是利用「矽穿孔」(TSV)結構、重布線層(RDL),及以「銅對銅(Cu-Cu)鍵合」的方式,垂直地連接電晶體。 團隊計劃與本地和國際企業合作,擴大技術在AI、電訊、汽車及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應用,同時將申請4至10項專利,以提高科研轉化落地的機會,對半導體產業和整體社會作出貢獻。團隊在城大創新創業計劃「HK...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審查論文|吳恩達研AI審查論文系統
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最近發布一款全新的「智能審稿者」系統,用於審查研究論文。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麥肯錫報告|AI代理勝任美44%工作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最新一份報告指出,雖然人工智能(AI)在技術理論上,能夠自動化大約57%美國工作時數,但這數字反映技術在任務層面的潛力,並非必然取代大量工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阿里雲|「百萬Token」助企業開發AI 港業務雙位數增長 續加碼擴建
阿里巴巴(09988)最新財報顯示,雲業務交出亮眼成績表,財政年度第二季(截至9月底)收入按年增長34%,錄得398億元人民幣。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輔助醫療 減人為失誤(車品覺)
試想像一下,如果醫療文檔不再純粹是冰冷的檔案,而是能主動發出預警、優化流程的智能夥伴,而人工智能(AI)正把這願景變為現實。
- Posted November 26,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