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拓金融科技毋須大修例 財庫局:眾籌P2P融資可引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金融科技(FinTech)督導小組發表報告,在推廣、支援措施、規管、人才及資金五大範疇,提出合共10項建議,冀將香港建立成為金融科技樞紐。督導小組主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認為,現行法例毋須作出重大修改,亦能令網上股權眾籌及P2P融資等金融科技得以繼續發展。
設專用平台制衡風險
現時香港較常提及的金融科技服務, 以網上股權眾籌及P2P融資為主。陳家強認為,現行法例未有阻礙網上股權眾籌及P2P融資等金融科技服務的發展。他認為有關的金融科技服務,可考慮向專業投資者的方向發展,主因專業投資者的資本較大,所能承受的風險亦較高。他指出,現時毋須特意修例放寬監管,但同意要加強法例對金融科技的適用性(adaptation),故金管局、證監會及保監局將設立金融科技專用平台,以平衡市場對金融科技服務的需求及投資者風險。
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企業AMP Creditech,其行政總裁Thomas DeLuca認為,香港的法律及相關規例已相當清晰,而他們的生意模式亦是針對現行法律而建立。
金融科技在發展的同時,陳家強認為必須符合保障投資者的原則。他稱,「(股權眾籌及P2P融資)有其吸引力,但同時要考慮眾籌活動與現行保障投資者及融資法例是否有牴觸?最近我們看到一些典型「爆煲」例子,就是內地的『e租寶』,短時間籌得500億元人民幣,但背後都是假項目。」
須符保障投資者原則
現時美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南韓等地均已立法放寬所有公民投資初創公司,惟設有投資上限。
陳家強指出,若要擴展至散戶投資者亦可參與股權眾籌等金融科技服務,將要面對相當高的監管風險,暫亦未見有此需求,「監管要很嚴謹,證監會整個條例要轉變,不是一朝一夕,而且如果公司造假數、走佬,投資者怎算?」
不過,股權眾籌網站Fundnel聯合創辦人吳楚琛認為,應先諮詢公眾,由公眾決定是否能夠放寬投資範圍至散戶投資者。「在美國,個人流動資金少於10萬美元,法律規定只可以將資金不多於5%投資初創公司,多於10萬美元是10%。如果我很喜歡這個項目,了解風險後,我應該要有權利去投資,如果港府覺得風險高可以將上限再收細。」
本地網上貸款公司WeLab創辦人龍沛智認同,新產品推出之初是需要教育及監管。但他更希望政府首要是認同網上借貸,不屬於投資,而是猶如朋友借錢予朋友。他指出:「每個商業模式都有高風險地方,但如果P2P借貸是好危險的,這盤生意會自己消失。」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GEO成數碼營銷新寵(方保僑)
生成式引擎優化(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GEO)迅速崛起,成為數碼營銷與媒體策略的新寵。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科企出海|網龍夥中科聞歌 AI技術出海
網龍(00777)及其子公司創奇思(Cherrypicks),日前聯同中科聞歌成立戰略聯盟,成為境外唯一出海平台與商業化夥伴,以推動內地人工智能(AI)核心技術出海。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GEO|AI概覽添流量 重塑行銷策略
NP Digital最近發布報告,在美國訪問了1000位美國成年人,亦聯繫600名全職從事行銷、市場研究、銷售及廣告工作的專業人士,探討SEO趨勢,以及對行銷績效及策略的影響。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識別AI片|九招識別人工智能生成影片
科技媒體Mashable於是傳授九大招數,讓觀眾以更敏銳的眼光及懷疑態度,發掘內容中的蛛絲馬跡,識別AI生成的病毒影片。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科幻科學|學者倡對未來科技超前部署
最近德國、加拿大及法國的3位學者提出一種「科幻科學」(sci-fi-sci)概念,試圖以實驗模擬未來科技,收集參與者的態度及行為數據,預測科技對社會的可能影響,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RWA|散戶無緣龍頭穩定幣可惜
《穩定幣條例》本月起正式實施,開始對港元或其他法幣掛鈎的穩定幣(FRS)發行、供應與交易作出監管。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
-
RWA代幣化具潛力|改革融資模式 操作透明去中介 降投資門檻創造價值
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創始會長陳家豪早前接受本報專訪,他認為RWA結合去中介化、透明化與細分投資優勢,有望重塑未來的資產交易及融資模式,為本港帶來新經濟機遇。
- Posted August 18,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