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環境欠什麼?
上周在數碼港舉行一場《創業大時代》的新書發佈會,嘉賓之一、9GAG創辦人Ray Chan被台下觀眾問到,很多人說香港創業環境不佳,故有心創業的人應否北上、或往矽谷….?
率直的Ray,答得很快,他說:「每次被人問到香港創業環境不佳,應如何自處時,我下意識的反應是,香港創業環境差,關我屁事咩…」他答得這樣「市井」,我們都吃了一驚。但細心聽,原來Ray的意思是,即使被稱為「創業環境欠佳」的地方,也有優秀的人才或Startup誕生,故真心創一番事業的,不會被客觀條件所阻。
他舉例指,印度的創業環境比香港差得多吧?可是印度出產許多優秀的工程師;此外,矽谷的科技巨企近年亦多了由印度人掌舵,包括Google和Microsoft。
我一方面很欣賞Ray這種「不要問社會為我做什麼,問我能為社會做什麼」的態度(這才是創業家應有的氣魄),另一方面,也正好藉此講幾句,對「香港創業環境還欠什麼」的想法。
近年香港創業環境熾熱,Startup的數目每天在增加、願意投資的人日多、政府的支援越來越豐富、連Co-work Space也蔚然成為熱門生意,形勢大好。有錢、有人、有客觀條件,但這道火還是燒得不夠旺,因為尚欠藥引:傳媒。
香港Startup圈子不受傳媒重視,偶而有一家半家登上了《蘋果》、《信報》,行內奔走相告、互相道喜,彷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為能獲以主流讀者為主的「大報」報導,實屬稀有,可見Startup界對主流報章的報導,有多饑渴。
當然,並非沒有傳媒專門報導Startup的消息。舉例《信報》旗下的StartupBeat就做得相當不錯:採訪多、與創業機構的合作多、創業講座也辦得不少,這個網站算是肯放資源在Startup的報導上了。此外網媒Unwire也做得不錯,有專門跑Startup的記者,每次報導Startup的消息,看的人都很多,也能引起話題。
但不論StartupBeat或是Unwire,都有一個缺陷:讀者層面不夠廣。StartupBeat稍好一些,因《信報》的關係,多少能吸引一些本來不屬這個圈子的讀者注意。但Unwire的讀者群卻較窄,也是事實。
讀者群窄有好有壞,然敝處卻顯而易見,就是被報導者與讀者屬同一圈子的人,難免有少許「塘水滚塘魚」的感覺。被報導的Startup,未必有機會跨越本行、接觸他的end user,遑論有潛力的投資者。故此,那些能獲「大報」垂青者,才會表現得如中獎般興奮,因為他的故事,有可能被社會上更多不同圈子的人知道,有助創業成功。
這些「中獎」者,遠有9GAG(2013年他們從矽谷回來,得到主流報章在港聞版報導,故「揚威國際的香港第一Startup」的perception不逕而走,至今未衰),近有「香江第一街霸」、iSafe的阿強,去年《信報》報導曝光後,不但社交媒體上瘋傳,連王維基也在傳欄裏幾次提及這位中大師弟。
名歸而實至,Startup透過傳媒報導打響名堂,對獲投資者垂青、得到用戶採用、吸引人才加入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而世界上許多被視為創業氣氛濃厚的地區,包括美國的矽谷,和內地的中關村,都具備非常有力的傳媒平台,專門報導Startup的消息。矽谷的TechCrunch、Mashable、WSJ是全球聞名的,內地專門報導Startup生態的媒體也甚多,表表者有36Kr、創業邦等。他們不止是資訊發放平台,也是連繫Startup與Startup、Startup與投資者、Startup與其他行業的超級樞紐,本身也是前景甚佳的Startup!
這些傳媒機構的記者,幾乎是半個Startup圈中人,他們和Startup的founders、員工、投資者、合作機構等,整日混在一起,不時報導行內大大小小的消息、花邊新聞、市場動向等。大量訊息聚攏大量讀者,形成龐大的平台,連行外人也被吸引過來,創業圈的新聞,由此生生不息。
Startup的一舉一動曝露在鎂光燈下,好像天天都有新動向,吸引著眼球。有錢的通過這些渠道尋找投資機會,有才華的搵工跳槽。整個行業,因為有傳媒的推波助瀾,更見蓬勃。
可惜,香港暫時未見有這種規模的平台出現,有的暫時只屬大家「圍威喂」,發揮不了「聯繫者」的作用。
我離開傳媒後投入Startup的圈子三四年,整天思考「香港創業環境還欠什麼」的問題,這是概念稍為完整的觀察,還望各方多多指教。上次和來自LA的女投資人Grace Woo見面時,第一次談及這個想法,後來又和一些傳媒機構、創業機構交流過,剛巧今天又說了一次。我想還是寫下來好,希望看的人更多,可豐富和修正我的想法。
真的,香港有心為創業這個生態(Ecosystem)服務的人或機構不少,奈何多番努力下,Startup仍未成氣候,欠缺傳媒這一環,我看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有嘗試過為任何Startup向傳媒pitch的人,當深有體會。
傳媒當然可以說「不受讀者歡迎的東西我們不報導」,但不報導Startup消息又怎會有讀者喜愛看呢?要啟動香港Startup故事廣受注意的良性循環,少不了傳媒這一塊。
當然,在這個龐大的Startup傳媒平台未出現前,我還是會(盡量)在這裏多寫一些我喜歡的創業故事,讓多些人知道香港有很出色的創業家、很出色的Startup。力量雖然有限,但有一口氣,點一盞燈嘛。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圖像與視頻的無限可能(吳壽冠)
					在過去的數年間,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從抽象的技術概念,迅速演變為觸手可及的應用工具,而其中最引人矚目、最具顛覆性的領域,無疑是「生成式創意」(Generative Creatives)——特別是圖像與視頻的生成。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城大國際科研排名榮膺全港第一 HK Tech 300列高校推動創新產業示範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致力推動教研創新,培育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在最新公布的國際權威排名之中,城大推動科研成果排名耀眼。在「自然指數」(Nature Index)發布的「2025科研領導者」排名榮膺全港第一、位列全球第70位。城大科研成果助力創新產業應用顯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榮登全球第一位之際,城大HK Tech 300計劃更獲政府列為高等院校推動創新創業生態蓬勃發展的案例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AR眼鏡融入生活(林國誠)
					近年來,「AI+AR眼鏡」已成為科技界的新興焦點,它不再僅是工程師的實驗玩具,而是逐步融入一般消費者日常生活中。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粵語評測平台|中大首創平台 測LLM粵語能力
					香港中文大學推出全球首個粵語動態評測平台CLEVA-Cantonese,旨在建立公平、持續、標準化的基準評估,揭示各類大型語言模型(LLM)對粵語的支援程度。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AI小說爆紅|日出版商角川 網載AI小說爆紅
					日本出版商角川集團旗下網絡小說平台Kakuyomu,近日一部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作品,名為《我在街角偶遇一個女孩,對她使用了治癒魔法,治好她不治之症及失明,她從此對我產生了很深感情》,意外登上每日綜合排行榜首位,在日本文學界引發軒然大波。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希路能源|港設充電站 貨車可用
					本地科企希路能源(Halo Energy)聯同物流設施供應商嘉民集團(Goodman),在其物流中心啟用「全港最大型」商用電動車快速充電網絡。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 
					百億超算中心|亞馬遜858億超算中心 一年建成
					亞馬遜(Amazon)在印第安納州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短短一年內建造了一座數據中心。 - Posted October 31,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