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做「天使基地」嗎?(高天佑)
筆者昨天出席《信報》與新城財經台合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15」,現場金融界猛人雲集,演講嘉賓字字珠璣,其中最引起筆者興趣的,是利豐(00494)榮譽主席馮國經所提出香港應發展為「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基地」,藉之從新經濟受惠,皆因亞洲目前很缺乏這些「天使」,而本港擁有法治及完善金融體制等優勢,很有條件發展為「天使基地」。
所謂「天使投資者」,屬於對企業進行財務投資的眾多投資者當中最早的一批,給予第一筆種子資金。試想像,一個十多歲少年,某天忽然想出創業點子,通宵寫成3頁潦草計劃書,配上半桶水的商業模式,到處找人投資,難免撞板多過食飯;若在此時,竟然有人願意向他投放第一筆創業資金,這人不是天使是什麼?
失敗率高達90%
按嚴格定義,付出第一筆種子資金的稱為天使投資者,之後入場的屬於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在上市前夕(Pre-IPO)入股的則是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但實際上,投資者通常不會劃地自限,卻會按情況切換身份,例如港人最熟悉的、長和系主席李嘉誠私人名下的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在大部分情況下屬於中途入場的風險資本,而2011年時向由15歲英國少年創辦的Summly投下第一筆30萬美元資金,則可算是天使投資者。
其實,天使投資並非新事物,對象亦不限於科網企業,在中國,最早的可能是秦相呂不韋,押注於當時沒人看好的異人子楚,堪稱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之一;此外,很多「成功需父幹」的富二代,父母就是資助他們創業的天使。只因近年科網熱興起,才讓天使投資成為時髦名詞。
天使投資的特色是失敗率極高,據矽谷著名投資者Anurag Nigam表示,當地進行的天使投資多達90%無法收回成本,因此需要有天使的貢獻精神;至於那少數成功的10%,卻可能帶來數以千倍回報,讓人覺得自己是手執點石成金神仙棒的天使。
言歸正傳,馮國經說亞洲區缺乏天使投資者,確是實情,包括一些由港人創辦的著名科網公司,如搞笑網站9gag,都難以在本地找到融資,直到遠赴美國矽谷才獲賞識,而這只是極少數幸運例子,市場上因找不到「天使」而夭折的創業大計簡直如恒河沙數。
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今年早前訪問了612位本地創業家,分析香港創業生態,發現社會觀念保守及缺乏啟動資金是阻礙青年創業的最大掣肘;調查顯示,多達88%創業者靠積蓄作為種子基金,只有8%人獲得包括「天使」在內的風險投資者青睞。據筆者了解,香港不是沒「天使」,但一來人數實在少,活躍與不活躍的合計只有約二、三百人;二來缺乏一個有效平台,讓「天使」跟創業者互相配對。
市場規模細 本地難大搞
自2000年的第一波科網熱開始,各界對於香港參與高科技產業有很多構想(或遐想),最初有指要仿效台灣與南韓興建半導體廠,之後又說要學習矽谷搞軟件,但本港根本缺乏基礎條件,結果當然「得個講字」。馮國經今次提出發展天使投資者基地,算是最為「對路」,皆因本港法制健全、金融市場發達、國際資訊流通及多有錢人,的確是天使投資的老家──天堂。
不過,本港的問題是市場規模太細,創業者往往從切身生活出發,最初通常主打本地市場,即使成功亦「大極有限」,難入投資者法眼。據谷歌早前進行的研究顯示,截至2013年止,有260家以香港為基地的風險投資公司,但它們主要着眼於內地及美國公司,只有21%天使投資者選擇本地創業公司。即使是李超人的維港投資在矽谷及以色列屢有斬獲,卻也甚少投資於本港創業公司。
正因如此,本港更應該定位為亞洲區的一個平台,服務來自各地的「天使」,協助他們配對區內(尤其是內地)的創業者,本港的專業人才則提供顧問、法律、財務及哺育(incubator)等服務,那麼這個「天使基地」或有可能成真。
更多高天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遺忘與記憶 尋找箇中平衡(黃岳永)
					
內地科企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發表的DeepSeek-OCR,乍聽之下是光學文字辨識系統,實則別開生面。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具自私傾向|AI推理愈強 行為愈趨自私
					
美國卡尼基美隆大學(CMU)研究人員發現,隨着人工智能(AI)系統推理能力提升,其行為可能會變得更加自私,破壞集體福祉。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無意識|微軟蘇萊曼:AI不具意識
					
微軟人工智能(Microsoft AI)行政總裁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一直公開反對看似有意識的AI。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重塑企業架構|李開復:將誕一人獨角獸公司
					
內地人工智能(AI)初創零一萬物CEO、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近日出席2025 GOTC全球開源技術高峰會,他認為AI將重塑企業架構。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LLM不懂指揮?|LLM指揮機械人送貨遠遜真人
					
Andon實驗室早前發表新的Butter-Bench基準測試結果,旨在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在物理世界的實用智能水平,判斷它們能否有效地指揮一台機械人做任務。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AI研究報告|65%港公司對HR駕馭AI欠信心
					
本港人力資源(HR)網站AsiaHRM昨天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於2025年8月至9月訪問本地70間領先企業,大約45%受訪企業的員工介乎1000至5000名,並收集了首席人力資源總監(CHRO)及人力資源總監(HR Director)的意見。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 
					金融科技周|港金融科企聯手設監管實驗室 藉AI打擊洗錢 提供合規方案
					
香港金融科技周及StartmeupHK創業節,昨天起一連5日於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走訪會場,參觀數碼港、香港科技園等展館。
- Posted November 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