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商家轉MeWe跨平台營運 算法常變帖文接觸率縮 掀「移民潮」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MeWe聲稱不賣廣告、不設言論審查及演算法,近月受到港人追捧。(MeWe網上圖片)
強調審查機制的社交平台Facebook(fb),近年政策屢改,帖文內容可能被加上標籤,甚至不動聲息被刪除,或在新演算法下限制傳播,掀起新一輪網絡移民潮。與fb功能相近的社交平台MeWe近月大熱,聲稱不賣廣告、不設言論審查及演算法,最終能否吸引網民決心轉會,成為下一個社交媒體巨頭?且聽兩位用家的分享。
本港共享單車平台Locobike自2018年起投入服務,一直依靠免費社交平台做宣傳。Locobike創辦人及行政總裁(CEO)程俊豪接受本報專訪時稱,自生意創立之初,自己已着手處理fb宣傳事務,既是公司創辦人,又是fb小編。他坦言fb經常轉換演算法,令人難以適應,近半年的帖文接觸率更慘不忍睹,現時接觸率僅為以往三分之一,他說「基本上你不賣廣告,只能夠接觸到8%的粉絲。」

Locobike創辦人程俊豪稱,今年共享單車業務收入達千萬,公司正開拓網購業務,同時在fb和MeWe推廣。(蔡璿驩攝)
Locobike:兩平台互動數據相若
fb審查政策嚴謹,近年涉及政治的言論,不論「黃」「藍」均被審查。程俊豪坦言,眼見兩方面的群組均有被消失,「審查令到人心灰意冷,一直在尋找替代方案。」向來擁抱新科技的Locobike,上月起在MeWe開設專頁與粉絲互動,現時約4000名粉絲追蹤。
程俊豪及其團隊,試過在MeWe和fb平台發布相同的圖文,發現兩者的互動數據相近,「MeWe粉絲約4000人,fb則6萬多人,但帖文讚好(like)數目差不多。」他認為操作上,MeWe及fb用法大同小異,但MeWe的內容只限於追蹤者,不如fb分享般擴散(viral),故Locobike仍採用雙平台宣傳策略。
疫情下共享單車需求增加,業務收入反升五成。程俊豪指2020年共享單車業務收入達千萬港元,公司正開拓網購生意,致力塑造屬於港人的吃喝玩樂生活平台。去年開設網店LocoMart及O2O實體店,其聖誕到會套餐,首次在fb賣廣告推銷。他慨嘆:「每個帖文都賣廣告又無意思,如果不賣廣告,互動較低。fb玩法經常更改,每出一個帖文,都要按其演算法,去計算圖中文字比例為多少。」

Locobike今年開設網店LocoMart及O2O實體店,公司首次在fb落廣告宣傳聖誕到會套餐。(MeWe網上圖片)
有人灰心想離開,亦有人留戀想留低。玩具迷兼KOL「胡總」,兩年多前在fb開設專頁「胡氏這一家」,以自家設計的胡迪公仔,透過製作模型,以搞笑又帶點諷刺的手法訴說香港故事,深受網民歡迎,現時fb粉絲追蹤人數逾12萬。
胡總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fb專頁累積了自己兩年半的心血,本從未想過社交移民,自上月起,見到大埔群組消失後,大感無奈,「我自己本身是大埔人,經常瀏覽該群組,自己都擔心fb專頁有機會一覺醒來就消失,故已開設MeWe賬戶作後備。」

「胡氏這一家」專頁以模型訴說港人故事,版主胡總認為,轉用社交平台要仔細考慮。(MeWe網上圖片)
發展成熟 KOL盼保留Facebook
「胡氏這一家」現時經營fb為主,胡總認為fb用家多,且市場佔有率大,技術發展成熟,互動性亦較MeWe強。基於追蹤者眾,上月底,胡總開設胡氏製作,接洽fb推廣合作等,「fb(專頁)有13萬多人追蹤,絕對有利做宣傳推廣;MeWe暫時只有1.4萬粉絲,互動反應未算太熱烈。」
「胡氏這一家」在MeWe開設的群組,短短半個月內追蹤人數逾1.4萬,成為本港最多人追蹤的MeWe群組之一。胡總坦言,目前只視MeWe群組為後備方案,發布帖文數目少,自己仍需時間摸索。

「胡氏這一家」在MeWe開設的群組,短短半個月內追蹤人數逾1.4萬,成為本港最多人追蹤的MeWe群組之一。(MeWe網上圖片)
雖然fb經常改變演算法,胡總坦言自己屬幸運的一群,未有因此影響其帖文接觸率。據觀察,胡氏fb專頁的帖文,大多獲數千至一萬粉絲讚好,「一直以來,只有兩個帖文被消失,我估計是有人投訴,或因為帖文內容有明顯政治取向有關。」
熱愛香港的胡總,多年來以模型訴說港人故事,他認為轉用社交平台猶如真實移民,要仔細考慮,「fb是我土生土長及充滿回憶的地方,雖然fb近年有部分功能或改變,令人感到好討厭或反感,但其實無人想離開。就算失望不能絕望,期望它有一日會變好。如我對這地方徹底失望,亦是離開之時。」
採訪、撰文:蔡璿驩
延伸閱讀: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