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joy結業對共享經濟模式的啟示(容志偉)
近一兩年間,只要有創業家說公司的業務是關於共享經濟模式(Sharing Economy),創業家便會即時變成火熱人物,差不多全球各地大大小小的創業講座都會找這位創業家來分享經驗。Uber(司機有空便接載乘客,共享司機停下來的車輛)和Airbnb(屋主房間有空便出租給旅客,共享有空的房間)等以共享經濟模式為基本的新創企業的成功,使大眾相信共享經濟模式將成為主流,取代很多舊經濟行業的企業。
但上星期,有一間在全球資訊科技行業內頗為有名的共享經濟模式公司Homejoy,宣布會於7月底結業,在業界中帶來頗大的衝擊。
Homejoy是一間以共享經濟模式,幫助配對有空閒時間的家居清潔工人和需要家居清潔服務的用戶。用戶毋須有固定合約,需要時才使用應用程式或網頁,即時配對有空閒時間的家居清潔工人。Homejoy會代家居清潔工人向用戶收取費用,並在減去Homejoy的收費後,向家居清潔工人發出工資,跟Uber和Airbnb等大同小異。
修改法律不能保證成功
新創企業,特別是以創新科技為本或創新商業模式來營運的企業結業,其實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但Homejoy結業的原因,卻對同樣以共享經濟模式營運的新創企業有所啟示。
Homejoy宣布正式的結業原因是因為不久之前,美國法院裁定Uber因為以共享經濟模式營運,所有透過Uber配對的司機都是Uber的員工,而非合約工人。若Homejoy不能將家居清潔工人當成合約工人,而是其員工,Homejoy便不能營運下去。
很多業界人士認為,Homejoy所宣布的原因只是法律追不上科技的情況下發生。只要各地政府因應新科技的出現而讓法律有適當的修改,Homejoy所宣布的原因在很短時間內便不是問題。不少業界人士都認為,真正的原因其實是Homejoy找不到下一輪資金和敵不過對手罷了。
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說法。有些新科技或新商業模式不能成功是因為法律追不上,但共享經濟模式並不是修改法律便能使其成功。
因逃避社會責任賺錢
筆者認同共享經濟模式是一個創新的營運模式,讓客人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服務。另外,由於資源的使用更有效率,共享經濟模式更能改善環保問題,但共享經濟模式的成功,是建基於共享經濟模式企業將部分企業社會責任和成本推回給社會。而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使社會產生不公平現象,甚至影響政府管治效率。
為什麼世界各地都有保障勞工的法例?因為企業聘請人民工作再賺錢,企業便有責任付出成本來讓人民得到基本的保障,例如病假醫療、年假、保險等。但在共享經濟模式下,企業不斷強調所有使用配對的服務提供者只是短期合約工,因此企業不再負擔這些成本。但一個服務提供者每天都由企業分配工作,是否真的是短期合約工?在沒有這些成本下,回報當然非常可觀。但這些成本總要有人結賬,誰會來結賬?沒有。結果是該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納稅人一起承擔。
企業因逃避社會責任大幅降低成本而賺錢,卻由所有納稅代付應付成本。社會會容許這種不公平現象嗎?而Homejoy所面對便正正是這個問題。
法律還應被修改來讓共享經濟模式成功嗎?
除了人民基本的保障外,還有其他原本應由共享經濟模式企業承擔的成本,轉由納稅人來結賬。
如果這些成本全部由共享經濟模式企業來支付,其實會有多少間共享經濟模式企業還能生存呢?有不少有心人曾幫Uber計算,如這些成本全部由Uber支付,Uber只是單單在美國加州便需要每年增加一億美金的成本。在這情況下,或許Uber仍然能營運,但肯定很多風險基金和投資者都不會投資 Uber。
在沒有上述Uber案件裁決前,或許共享經濟模式企業仍能繼續逃避社會責任。但裁決後,共享經濟模式企業便不能胡混過關了,而Homejoy的決定也對共享經濟模式企業帶來一定的啟示。
基於共享經濟模式的很多優點,筆者仍相信共享經濟模式很可能會是將來其中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但企業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及改良現有模式,使此模式能夠達致在承擔社會責任後仍能持續發展。
更多容志偉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摺疊手機配合AI才成絕配(林國誠)
近日,多款旗艦級摺疊手機接連登場,包括Samsung Galaxy Z Fold7、OPPO Find N5、vivo X Fold5及HONOR Magic V5等。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Figure AI|美機械人識揀衫放洗衣機清洗
美國機械人初創Figure AI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愛德考克,在社交平台X分享短片,示範其人形機械人Figure 02在自己家中,把衣物從膠籃放入滾筒洗衣機。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Twilio|港企積極用AI 多享投資回報
人工智能(AI)驅動的互動,旨在預測消費者需求,透過營造個人化的體驗,讓他們感到被理解。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影片生成模型|阿里Wan2.2圖文生成電影級短片
阿里巴巴(09988)推出業界首個「混合專家」(MoE)構架的開源視頻生成模型系列Wan2.2,當中包含文生視頻模型Wan2.2-T2V-A14B、圖生視頻模型Wan2.2-I2V-A14B。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亞馬遜AI投資|亞馬遜購《紐時》內容 年付逾億
美國電商平台亞馬遜與《紐約時報》近日簽訂AI授權協議,這份協議多年的交易費用,據報為每年2000萬至2500萬美元,相當於1.56億至1.95億港元。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虛擬實驗室|「智能科學家」研新冠抗體療法
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伉儷成立的「陳—朱克伯格生物中心」(Chan Zuckerberg Biohub)三藩市實驗室,最近與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成立一間「虛擬實驗室」,由一批人工智能(AI)虛擬科學家組成,模擬真實跨領域科研團隊運作,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
-
打擊AI淫照|支付商施壓最奏效 斷網站財路 助遏深偽色情內容泛濫
人工智能(AI)生成色情內容日趨泛濫,早前有香港大學學生被指利用網上AI工具,製作同窗、教師色情圖像。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