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回收火箭成功升空 全球首次 發射成本可望削三成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美國太空旅遊又再踏前一步,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擁有的民營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完成發射回收軌道火箭的壯舉,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並收回一枚去年從海上回收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是首次成功把火箭循環再用,可望把發射成本削減三成。
「獵鷹9號」這次任務是把盧森堡公司SES一枚通訊衞星放上軌道,發射器其後從主體分離,返回位於大西洋的海上平台。火箭在香港時間周五早上6時27分升空,火箭被成功回收後,在SpaceX的加州總部觀看過程的人士歡呼,太空總署(NASA)也在Twitter上發文祝賀。
馬斯克盼可重用千次
馬斯克下一個目標是在24小時內進行第二次發射,預期年底前就可以做到。他聲稱,將來進入太空的成本有機會降低至目前的1%,意味人類或可以在太空自由活動。
除了馬斯克,亞馬遜創辦人、擁有Blue Origin的貝索斯(Jeff Bezos)及其他富豪也在積極嘗試增加火箭的可再用性,希望能大幅降低發射成本。
SpaceX曾表示,希望使用回收火箭能讓發射成本降低約30%。根據該公司的標價,「獵鷹9號」的搭載價格為6200萬美元,但沒有回收火箭的使用價。
馬斯克希望大型火箭可循環再用1000次,但承認不是所有省下來的成本都會轉嫁到客戶身上,因為SpaceX花了至少10億美元研究火箭技術,需要收回研發成本。部分用戶要等周四的發射結果,才決定是否使用回收火箭。
SpaceX創立了15年,才證明了一向降落大海報廢的火箭可以回收再用。該公司2015年12月首次發射軌道火箭,其後成功降落,之後又成功完成了8次火箭降落。周四是SpaceX第33次發射火箭,也是今年第8次,而且是首次成功降落海上平台,今年計劃再發射20至24次。
SpaceX與NASA簽了一項42億美元的合約,利用其無人駕駛天龍太空船(Dragon)為國際太空站(ISS)補給,日後將會推出可載人的版本搭載太空人。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陶瓷分類模型|智能鑑定陶瓷文物 估價98%準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及澳洲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套結合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的陶瓷文物鑑定框架,能準確辨識作品風格與工藝,並根據歷年拍賣資料預測價格區間,其準確率高達98.91%。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AI編程反而低效?|AI助編程效率反減 耗時多19%
負責任人工智能(AI)模型評估與測試機構(METR)日前發表研究報告,指AI工具在編程任務中未必能夠提升開發者效率,反而可能增加工作時間。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黃仁勳訪問|防AI搶飯碗 黃仁勳倡創新拓職位 稱輝達晶片隨時受限 解放軍不可能採用
美國科企Anthropic聯席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阿莫迪(Dario Amodei)早前警告,人工智能(AI)將取代半數的初級白領工作,料未來5年內的失業率將飆至20%。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