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五司機載客取酬罪成 各罰款1萬停牌1年 表明上訴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
電召車服務程式Uber(優步)的5名司機,被控「駕駛汽車以作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及「沒有第三者保險而在道路上使用車輛」罪名,周五(10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全部被裁定罪成,各判罰款1萬元及停牌1年,成為本港首宗Uber司機經審訊後被定罪案例;5人表明上訴,停牌令暫緩執行至上訴結束。Uber對裁決表示失望,強調會繼續相關業務,的士業界則要求政府直接檢控Uber。
官指明顯有商業目的
署任主任裁判官蘇惠德在裁決時指出,隨着科技進步,市民由以往在街上截的士,變成如今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召車,但Uber性質上與「白牌車」及的士並無分別,而《道路交通條例》的立法原意,正是要堵塞「白牌車」漏洞;即使無證據顯示案中司機親手收錢,但控方已證明被告曾按照乘客要求,開車接載他們前往目的地。
對於辯方聲稱,被告只是履行對Uber的合約責任,並非載客取酬;裁判官反駁,無論司機與Uber有何協議,都不會改變服務本身的商業性質,加上被告在警誡下曾承認有收取酬勞,旅程明顯有商業目的,故裁定5人罪成;裁判官直言,Uber可能對公眾提供不少方便,但任何載客取酬服務都必須受規管,以保障乘客安全。
港區總經理:法例過時
辯方求情時提到,各被告均獲Uber告知,已為乘客購買第三者保險,由荷蘭一家保險公司承保,但辯方未能證明保險在港有效。裁判官認為,被告未有向Uber查詢有關保險的涵蓋範圍,做法並不合理,最終決定就非法載客取酬控罪罰款3000元、沒有第三保駕駛控罪則罰款7000元,各判每人罰款1萬元,另停牌1年。
到庭聽審的Uber香港區總經理佘雋知離開時表明對裁決失望,認為違反乘客、司機以至港人利益,又指現行交通法例已過時,限制了市民的選擇及競爭。他透露,公司現已為司機購買本地商用車第三者保險,對在港營運仍有信心。Uber又向旗下已登記司機發出電郵,強調汽車共乘不應是罪行,承諾會繼續與政府及其他業界持份者溝通,並向政府及3位行政長官候選人提交規管建議書。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發表聲明,對案中司機深表同情,批評政府未有檢控Uber公司,變相任由Uber提供平台,引誘司機誤墮法網。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會長吳坤成則歡迎裁決,認為是還的士業界一個公道,期望警方日後可嚴厲執法。
本案5名被告包括陳子麟(40歲)、梁愷信(34歲)、劉均榮(53歲)、陳鍵豐(29歲)及陸振邦(43歲);案情透露,警方在2015年8月派員「放蛇」,拘捕7名Uber司機,其中2人去年已認罪,各判罰款7000元及停牌12個月,其餘5人經審訊後,如今亦被裁定罪成。
今年初台灣交通部重罰Uber 2.3億元新台幣(約5800萬港元),並勒令其停業,Uber在台灣3年多累計被罰2.75億港元,最終宣布暫停當地服務。
【案件編號:KCCC274-277、279/2016】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人工智能裁員潮殺到?(方保僑)
近期香港及全球多地接連出現裁員潮,無論是科技巨企、傳統產業,還是本地中小企的員工,皆難以幸免於被裁員的衝擊。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宗教科技|新基準測試LLM模型價值觀
英特爾(Intel)前行政總裁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最近與10年前首次投資的「宗教科技」公司Gloo合作,推出一項「蓬勃發展人工智能(Flourishing AI,簡稱FAI)基準」測試,以評估大型語言模型(LLM),與人類某些價值觀的契合程度。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佳能創新產品|訂製AI商務方案助轉型
佳能香港日前舉辦「THINK BIG」年度活動,介紹一系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的創新產品。新產品包括首度在亞洲亮相的全新imageFORCE多功能影印機系列,以及進階AI Genie 2代理平台系統等,協助企業加速自動化與高效營運。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跨境醫療科技|AI客服打通跨境牙科服務
隨着港人北上醫療成為新常態,如何提升跨境體驗與服務效率,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Grok 4|應用廣 懂抓數據預測球賽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xAI在發布會,介紹Grok 4多項應用場景,例如參考現實世界的觀測數據及加入物理常數,示範在網頁瀏覽器即時模擬兩個黑洞相撞的畫面。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Grok 4|港免用VPN可玩 月費234元 同步推頂級訂閱 採超強多模態代理
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上周一次過推出兩款新模型,分別是Grok 4及Grok 4 Heavy。
- Posted July 14, 2025
- 0
-
掌握下指令 釋放AI真潛力(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具如Deepseek、ChatGPT和Perplexity等迅速普及,愈來愈多人開始嘗試利用AI寫作、整理會議紀錄、翻譯,甚至進行商業分析。
- Posted July 1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