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機組裝合成省時可重用 (蒂升電梯 吳漢傑/鄭國威)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組裝合成」建築法(MiC)除適合簡約公屋,亦可用於升降機,模組在內地工場組建,再運到香港工地安裝,最快約20日完工,屯門三聖邨附近已有行人天橋裝上這類升降機,未來更可拆卸重用。今次請來蒂升電梯董事總經理吳漢傑及東南亞區技術支援總監鄭國威,講解新技術的特點。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吳)吳漢傑 蒂升電梯董事總經理
(鄭)鄭國威 蒂升電梯東南亞區技術支援總監
陳:蒂升電梯去年採用組裝合成升降機MiLift為屯門一條行人天橋增建升降機,請簡單介紹項目。
鄭:MiLift全名為Modular Integrated Lift,即組裝合成升降機。去年我們採用該技術為屯門三聖邨一條行人天橋增建一部升降機。工程分兩部分,首先是工廠組裝,把升降機主要部件,例如導軌、對重、機廂等,以橫向安裝方式嵌在鋼架內,逾八成部件在工廠裝妥,過程需時約20日。
隨後,運送到工地,以吊車吊起,垂直安裝在預留位置,即可完成逾九成的電梯安裝工作,過程約兩小時。在工地裝好後,只剩下5%至6%後期工作,經調試及機電工程署驗收後,便可開放讓公眾使用。相比傳統方式需時60日,我們的技術能把工期縮短一半以上。
吳:無論採用傳統方式或組裝合成,完工後的升降機都是完全一樣,機電工程署的驗收方式相同。至於後續維修保養,其頻率及方法也沒差異,完全符合香港法例。除了行人天橋,公司還收到學校和市政大樓的查詢。目前升降機在珠海組裝,未來有意於香港設組裝工廠。
減少高空作業 提升安全
陳:相比以傳統方式安裝升降機,採用組裝合成技術有何優勢?
鄭:升降機井道狹窄,傳統安裝方式通常只容許兩名工人入內工作,把零件逐一帶入井道裝嵌,要進行大量現場接駁,過程需「擒高擒低」,安裝時間較長。相反,工廠採用橫向安裝,容許4至5名工人同時工作,組裝好後會調試、對準等,提高安裝質量。同時,大部分零件已在工廠裝好,能即插即用,有效減少現場工作及人手,降低高空工作機會,提升工業安全。
吳:傳統做法會把升降機各部件送到工地存放,像行人天橋這類相對開放的環境,若擺放太多木箱,會對公眾造成滋擾,且工地環境相對複雜,存放的木箱較易遺失,重新訂貨需花額外時間,拆箱後的木材、膠袋等廢料亦要處理。至於組裝合成升降機,零件會送到工廠組建,再運到工地安裝。除了減低對公眾滋擾,木箱等包裝材料在工廠可重複使用,減少超過七成廢料,符合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概念。
暫限90米以下30層建築
陳:新技術適用於哪些場景?使用上有何限制?
鄭:組裝合成升降機不算新技術,團隊只是把已有技術,包括以往多數用於扶手電梯安裝及更新的「可供製造和組裝的設計」(DfMA),重新結合並應用於升降機。現已申請專利,首個商用項目就是三聖邨的行人天橋。
此外,新技術可配合建築物層數,安裝多層模組,惟目前只適合90米以下、約30層樓高的建築,簡約公屋等採用MiC技術的建築尤其適合。政府目標在5年內提供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目的是求「快」,MiLife非常適合,且技術有附加好處,就是升降機可以拆走,重複利用。
吳:相比採用傳統方式,目前組裝合成升降機的整體成本高15%至20%。隨着工業化量產,將可降低成本,加上新技術能縮短工期、減少對公眾滋擾和提升工業安全等,效益遠超成本。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