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社區法網用AI速建問題庫 (香港大學高志明教授 / 張善喻教授)

By on June 2, 2023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日常生活遇到法律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從何入手。本地法律資訊網站「社區法網」正開發一項新功能,公眾只要輸入自身的疑問,系統便會即時羅列相關問題,操作概念類似用戶手冊內的「常見問題」,讓當事人速查所需資訊;開發團隊更採用GPT等人工智能(AI)技術,協助創建法律問題庫。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高)高志明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法律與科技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張)張善喻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陳:團隊為何有意為「社區法網」開發新功能?設計概念是怎樣?

高:「社區法網」內有豐富的香港法律知識,目前共有33個法律主題、約1700個資訊頁面,內容均由律師及具法律知識的專業人士撰寫。網站雖設有搜尋功能,惟須輸入準確關鍵字才能得到相關答案,尋找資訊有一定困難。團隊一年半前開始着手建立「社區法網內容推薦系統」,只要輸入自身疑問,系統即可向用戶羅列相關問題。

要建立系統,先要創建一個法律問題庫,即根據特定頁面提及的法律知識,撰寫與之相關的法律問題。最初我們嘗試聘請法律系的學生,以人手方式出題。後來發現,這項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僅一個頁面就要半天。約一個月後,團隊嘗試改用AI技術協助出題。

高志明(右二)稱,AI能夠多角度編寫法律問題,比人手更具優勢;旁為張善喻(左三)、法律與科技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張文傑(左二)、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博士二年級學生原銘若(左一)、法律與科技研究中心程式員汪凱寧(右一)。(盧詠賢攝)

料半年後推測試版

陳:人手撰寫與AI生成問題,兩者有何分別?目前開發進度怎樣?

高:人類會感到疲倦,但電腦不會,故此可於短時間內,生成大量問題。此外,AI可從不同角度,看待同一法律內容。舉例,「社區法網」有關於租客及業主的文章,我們發現AI分別從業主及租客的角度生成問題,比起人手更有優勢。當然,人手出題準確度最高,每條問題均與頁面內容相關。至於AI生成內容,每10條問題中有7條是相關及準確的,我們會再用人手校對。目前團隊完成約10個主題,創建逾1.7萬條問題,當中過半由AI負責,最快半年後推試用版;收集意見後,再改善系統設計,料年半後正式推出讓公眾免費使用。

「社區法網」新功能已完成約10個法律主題,創建逾1.7萬條問題,逾半由AI負責;圖為模擬圖片。(受訪者提供圖片)

人工智能適用特定範疇

陳:本地法律界對AI取態如何?應用於哪些領域?

張:據我所知,本地無論是小型或大型國際律師樓,都有採用AI,主要應用於資料搜集、法律研究、文檔審查、草擬合同及合約分析。因為關乎客戶權益,法律行業做事要很小心,通常採用AI後,都會再以人手檢查。參考外地例子,除了資料搜集,亦較常在稅務、勞資糾紛、專利申請等方面採用AI;這些範疇較少涉及法律分析,有一套特定標準,故AI系統較易做預測,準確度相對較高。

法院方面,美國不同州份的法院較早採用AI,近期亦有馬來西亞、台灣的法院採用,內地也有「小包公」程式。法官通常以AI作輔助工具,幫助評估量刑、保釋申請。

張善喻認為,採用AI作為輔助工具會愈見普及,惟較難取代人類律師。(盧詠賢攝)

陳:ChatGPT去年底推出後掀起AI熱潮,今年初有美國AI公司DoNotPay,聲稱其開發的同名AI律師,將協助被告上庭答辯,惟最終取消,引起熱議。你預料相關技術,在法律行業應用前景如何?對業界帶來什麼影響?AI律師面世是否可期?

法律界專業難被取代

張:輔助形式會愈見普及,至於能否取代人類律師或出現AI律師,相信比較困難。首先,我們知道ChatGPT「講嘢好叻」,但其說話難分真假,如當事人沒專業知識,只依靠所謂的AI律師程式給出答案,將無法分辨內容真偽。第二,律師可以盤問對方,AI律師卻不懂這樣做,亦看不到對方的表情、語氣。第三,法律及法院着重公平、公正及知情權,整個程序要公平,有些事情我們無法知道:究竟AI如何得出相關答案?運算程式考慮了什麼?就它的考慮因素,我們可否提出質疑?

我認為,法律界不少資深律師及法官,積累大量經驗,AI無法輕易取代。法律以外,AI亦帶出不少道德、倫理等問題,包括能否取代人類、哪些地方只能作輔助工具等。大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地方,讓我們測試AI的潛力。

高志明指,法律要求高度可靠性,故團隊設計的AI工具,均屬輔助性質。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