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何重金押Beats?
在收購上總是小心謹慎的蘋果,將要開出他們歷史上的最大支票:32 億美元收購耳機品牌Beats,這對一向慣於收購小型技術公司的蘋果來說著實反常。雖然這個收購消息還沒的得到正式確認,但傳聞已經進展到尾聲階段,很有可能會在下周公佈。如果這個消息是真的,那麼蘋果收購 Beats 的用意是什麼?
科技網站Re/code作家 Peter Kafka 就覺得這筆交易應該被分成兩個獨立的部分來看:
一、蘋果買下了一間電子設備製造品牌,而且這個品牌已經訓練了一大批願意為高端耳機付費的用戶(儘管 Beats 在一些發燒級玩家眼裡顯得有些浮雲)。來自產業界的消息顯示,Beat 每年銷售額可以高達 10 億美元。
與 Beats 硬件結合的結果,可能會幫助由 Jonathan Ive 領導下的設計和產業部門開拓新的產業線,或者為即將推出的 iWatch 尋找新的推廣渠道。
二、蘋果更加看重的,很可能是Beats Music這一流媒體訂閱服務的長期潛力。雖然 Beats Music 高調推出後成效不佳,但作為流媒體訂閱模式確實找對了大方向,加上軟硬一體的理念,可能很對蘋果的胃口。
自蘋果 2003 年推出 iTunes,並以每首歌一美元的價格銷售音樂以來,整個音樂產業已經經歷了一次徹底重洗。這麼多年來蘋果一直在借助音樂消費帶動 iPod 和 iPhone 的硬件銷售,原因很簡單,用戶只有同時使用蘋果的硬件、軟件、曲庫才能獲得理想體驗,這就是生態封閉的好處。Steve Jobs本人一直對串流媒體訂閱模式報以抵觸。
但現實情況是,iTunes 的付費下載情況這幾年一直沒有增長,現在竟然出現了嚴重下滑,大家正意識到類似 Pandora 和 Spotify 的按需訂閱模式開始主宰市場。
其實,鑒於蘋果依靠 App 銷售能夠獲取更多利潤,iTunes 的衰退對其影響還不是實質性的。但顯然地,Tim Cook 認為這家公司需要有自己的串流媒體服務,而不應該去依賴協力廠商。
Beats CEO Jimmy Iovine 曾公開表示,Beats Music 的第一個目標是達到 50 萬用戶。但據消息指,這一目標至今只完成了 40%。相比 Spotify 近千萬付費用戶的數量來看,Beats Music 顯得還十分弱小,但蘋果似乎傾向相信收購 Beats 的一整套服務能夠更好地加速自身發展(或者說挽救自身在音樂市場的頹勢)。在蘋果看來,這比自己開發相關產品要來得划算。
如果與 Beats 的交易意味著蘋果觀點的轉變,那麼矽谷的並購市場將變得更加有趣,從此在 Google 和 Facebook 之外又多了一個明星玩家。
[原文:36Kr ]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方保僑)
近年警方屢揭以人工智能深偽(Deepfake)換臉及聲音合成行騙的案件,利用高科技假冒上司指示滙款、網戀詐騙及冒充官員開視像會議。騙徒已非單純冒充個人,而是利用AI在系統上奪取「合法身份」。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未來數據中心|外太空建數據中心省成本
太空毋須擔心土地使用問題,可容納大型太陽能板陣列,更可利用真空加快散熱,相比地球上的數據中心,其能源成本將低九成。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微軟Edge|進化人工智能瀏覽器
微軟(Microsoft)早於今年7月已為旗下網頁瀏覽器Edge新增Copilot模式,惟當時只提供一些基本功能,例如自然語音導覽等。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Gemini易出錯?|澳媒ACM 揭用Gemini寫稿易出錯
澳洲社區媒體(ACM)旗下多個地區編輯部員工,對公司推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以協助新聞製作的做法感到擔心。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紅帽|AI增強生產力絕非泡沫
開源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早前舉辦Summit Connect本地峰會,香港、台灣及澳門區總經理文志鋒接受本報專訪,討論開源技術如何助力香港企業應用人工智能(AI)。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科律律師樓|企業宜勤演練 提升網攻存活率 各國AI法規差異大 擴版圖前要認清
本報早前跟科律(Cooley)律師樓3位網絡安全、數據、私隱業務專家深度對談,探討當下企業在這種複雜環境下,如何應對相關法律風險。
- Posted October 27, 2025
- 0
-
當語音通話變防騙戰場(林國誠)
語音電話本應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如今卻淪為考驗人性的信任陷阱。現今騙徒已非昔日單靠陌生號碼與生硬話術的「吳下阿蒙」,他們懂得結合人工智能(AI)技術、偽冒號碼及模擬語音,精準地在不同時段鎖定特定人群發動攻擊。
- Posted Octo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