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創新產品與私隱疑慮 (方保僑)
早前榮獲Meta邀請,到訪其位於美國加州的Menlo Park總部,出席一個關注全球私隱問題的研討會。Meta作為科技界巨頭,提供的服務不只是社交網絡,更加積極發展各式各樣的新科技產品,其中包括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眼罩、智能眼鏡及人工智能(AI)等。

但隨着這些高新科技的出現,Meta在多個領域上亦遇到不少私隱疑慮,研討會環繞以下問題深入討論:
1. 混合實境
Meta推出了第三代的Quest 3 MR眼罩,在虛擬世界裏提供沉浸式體驗,也設有擴增實境(AR)的功能,讓大家輕易進入元宇宙。然而,這是否意味着Meta正在收集用戶於使用Quest 3時的數據?元宇宙內的一舉一動,是否受本地及其他國家私隱條例管制?

2. 智能眼鏡
Meta與Ray-Ban推出第二代智能眼鏡Meta Smart Glasses,拍照和錄影的解像度更高,也可以利用其進行Facebook或Instagram的串流直播。不過,功能增強的背後,有否好好保護用家和其他人的私隱?如何令周遭被拍攝的市民,得知自己正在「被錄影」中?

3. 廣告策略
Meta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都依賴廣告收入,利用用戶數據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廣告固然可以增加廣告效益,但從私隱角度看,這也引起不少疑慮。究竟用戶有多了解自己的數據被使用的細節?這是近年來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4. Meta AI技術
宣布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Meta AI,打造的NLLB-200是首個可針對200種不同語言,提供先進翻譯的單一人工智能模型,並已在每種語言的廣泛評估中獲得驗證。然而,這項技術會否過度解讀我們的情感,或者收集過多個人資料或商業機密,而成為私隱風險呢?
Meta表示,相信人工智能應該造福社會,因此會致力改善負責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確保Meta的人工智能對大眾和社會作出有益的使命推動。Meta將透過與專業人士、政策利益相關者和有實際經驗人士定期合作,不斷構建和測試方法,促使Meta AI的機器學習系統設計和使用有承擔和負責任。
Meta每項新科技產品都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惟新技術同時衍生新私隱疑慮。用戶在享受科技造就的便利外,也必須提高警覺,確保私隱不受侵犯。對Meta來說,除了要關注產品的創新度,亦需要重視用戶的私隱保護,與決策者和資料保護專家合作,以符合用戶期望,這樣才能取得大眾信任。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本地創科動態|科大研新QRLED 更耀眼節能
發光二極體(LED)過去數十年,早已廣泛應用於電子產品,而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以至量子棒發光二極體(QRLED),近年亦急速發展。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Grok新功能|新推動漫風虛擬伴侶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人工智能(AI)初創xAI,日前突然在旗下Grok應用程式加入伴侶(Companion)功能,容許玩家跟動漫風格的AI角色對談,觸發網絡社群討論熱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Prometheus|Meta超級數據中心 明年啟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一(14日)預告,在運算領域投放「數千億美元」,興建多個吉瓦(GW)級叢集(cluster),首座超級數據中心打算明年啟用。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常用AI令人變蠢?|MIT研究受質疑 用者思考量減少 不等於削弱思考力
早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一項研究引來廣泛關注,當中聲稱學生在使用ChatGPT寫作過程中,大腦活動明顯下降且記憶力變差。
- Posted July 16, 2025
- 0
-
善用CODA 打造可信賴AI助手(黃岳永)
對於人工智能(AI)產生 「幻覺」(hallucination),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現象是指AI生成看似合理,實際卻為錯誤的資訊。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零點擊」時代|台媒力拚內容 迎戰「零點擊」
人工智能(AI)搜尋技術逐漸普及,谷歌(Google)旗下AI Overviews等AI工具,讓用戶能直接獲取答案,不再瀏覽原始來源,削弱了媒體流量與廣告收入。
- Posted July 15, 2025
- 0
-
兩用眼鏡|自動對焦眼鏡 遠近景皆看清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老花眼變得日漸普遍,患近視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處方眼鏡大有市場。
- Posted July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