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 的四個「並非」
本文作者黃浩華為軟件工程師
本地 Startup 在最近二十年沒有多少成功個案,雖然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先生曾說失敗也是成效,但我們真的又有從失敗中學習嗎 ,我們真的明白Startup 是什麼,並非什麼?
Startup 並非中小企
在本港 Startup 因為規模關係有機會被誤解為中小企,即使公司人手短拙或架構精簡,亦不代表那是一間初創公司。初創公司講求顛覆性創新 (Disruptive Creation), 退出策略 (Exit Strategy) 及拓展 ( Scale Up)。在香港有數不盡自稱為初創公司的中小企,但大多數都只能維持於種子輪 (Seed Round),當中公司在五年內不是不能持續拓展,就是不了了之結業。 成功退出固之然艱難,奈何香港能夠有達到這三個元素已經寥寥可數,更不用說能否成功由種子輪拓展至A輪融資階段。本地 Startup 缺乏一個可行的退出策略不在話下,以 Startup 為名,接外包工作為實,既沒有創新產品,亦不會給予員工股權,說白了就是在消費本港Startup的聲譽。
Startup 並非幻燈片發布
不容置疑Startup 創辦人乃公司的成敗關鍵,但假若創辦人不是富二代就是前投行員工,自己不是技術開發出身,不懂落手開發產品,結果做不了 Startup 講求的快速原型 (Rapid Prototype) ,就只剩下財技和幻燈片,這亦難怪投資者卻步。因為沒有相關開發經驗的創辦人,只是把有關的Buzzword (例如Big Data,Node.js 或是Cloud) 朗朗上口 ,根本沒有足夠能力孕育產品。
Startup 並非追求彈性上班時間的唯一歸宿
在香港業界有意無意地彈性上班與 Startup 畫上等號。在外國,科技公司不論是 Startup 或是大企,以不影響工作進度為前提,員工一樣可以嚮往彈性上班時間或在家工作。被服務及金融行業主導下,資訊科技同業假若想彈性上班就如天方夜譚。結果,年輕一輩尋找工作的態度南轅北轍,不是因為輕鬆風格就選擇在 Startup 工作,就是放棄樂趣,但求高薪在老套的私人企業工作。
Startup 並非創科的唯一,更非靈丹妙藥
最近幾年,政府帶頭推出創新科技,認為 Startup 有起死回生之用。事實上,過份地吹谷StartUp只要造成泡沫效應,對創新科技並沒有好處。本港科研界還有其他問題,例如學術界人才缺乏、學術未能商品化、科普教育有等於無、本地人才流失外地、相關法例守舊和日常生活安全標準與科技脫節等問題都需要社會,政府及業界正視, Startup 只是其一,不是全部。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家用機械人能取代外傭?(鄧淑明博士)
這陣子周遭都有朋友談論人形機械人的發展,有朋友正計劃訂購一部家用人形機械人取代外傭,問我是否可行。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記憶體缺貨|需求持續緊張 一個月炒貴逾倍
全球科企搶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對記憶體(RAM)的需求持續緊張,其定價達到令人咋舌地步。不少打算聖誕假期「砌機」的用戶,已對炒價飛漲感到「切膚之痛」。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城大晶片封裝新材料 明年投產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人工智能(AI)、高效能運算(HPC)及5G通訊等技術發展迅速,業界對晶片效能及可靠性的要求日漸提高。香港城市大學系統工程學系馮憲平教授領導團隊,早前獲「產學研1+計劃」撥款資助,旨在解決三維積體電路(3DIC)半導體晶片封裝中的金屬化挑戰。 城大團隊將通過研製一系列可用於電鍍銅的專利化學添加劑,確保晶片堆疊之間的連接更快速穩定,並計劃於2026年建立自動化智能生產線。 3DIC技術提升半導體性能 3DIC技術是通過垂直堆疊的方式來整合(封裝)多顆電晶體,克服傳統平面連接結構所帶來的限制,將積體電路的架構由二維(2D)轉化成三維(3D),從而提升半導體晶片的性能、減少功耗,並在相同面積上附載更多電晶體,提升運算能力。 此項技術的關鍵是利用「矽穿孔」(TSV)結構、重布線層(RDL),及以「銅對銅(Cu-Cu)鍵合」的方式,垂直地連接電晶體。 團隊計劃與本地和國際企業合作,擴大技術在AI、電訊、汽車及消費電子產品中的應用,同時將申請4至10項專利,以提高科研轉化落地的機會,對半導體產業和整體社會作出貢獻。團隊在城大創新創業計劃「HK...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審查論文|吳恩達研AI審查論文系統
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最近發布一款全新的「智能審稿者」系統,用於審查研究論文。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麥肯錫報告|AI代理勝任美44%工作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最新一份報告指出,雖然人工智能(AI)在技術理論上,能夠自動化大約57%美國工作時數,但這數字反映技術在任務層面的潛力,並非必然取代大量工作。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阿里雲|「百萬Token」助企業開發AI 港業務雙位數增長 續加碼擴建
阿里巴巴(09988)最新財報顯示,雲業務交出亮眼成績表,財政年度第二季(截至9月底)收入按年增長34%,錄得398億元人民幣。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
AI輔助醫療 減人為失誤(車品覺)
試想像一下,如果醫療文檔不再純粹是冰冷的檔案,而是能主動發出預警、優化流程的智能夥伴,而人工智能(AI)正把這願景變為現實。
- Posted November 26,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