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ll posts tagged "AI"

  • 美寫作平台添模仿風格服務

    以人工智能(AI)生成的文章,其文筆跟真人始終有分別。美國AI寫作輔助工具Grammarly,計劃今年底向商業訂戶測試「個性化語音檢測和應用」。該服務透過創建一個「語音配置文件」,標榜自動檢測個人寫作特色,再按照其風格重寫任何文章,有助加快電郵回覆速度,提升生產力之餘,不會損害安全及私隱。

    • Posted October 27, 2023
    • 0
  • AI搜尋引擎浪潮正式來臨 (王盎)

    筆者早前在專欄提過,谷歌(Google)推出了人工智能(AI)驅動搜尋生成式體驗(SGE)。業界普遍認為,去年底美企OpenAI主導的ChatGPT推出市場,掀起革命性震盪,促使Google必須主動回應,所以才有了Bard及之後SGE的迅速面世。相對於ChatGPT,當時業界傾向認為Google此舉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

    • Posted October 26, 2023
    • 0
  • 德X光軟件AI診斷牙科病症

    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牙科X光影像,不但為牙醫節省更多時間,亦可降低遺漏或誤判結果的風險。以AI診斷軟件DentalXr.ai Pro為例,它由德國柏林夏里特醫學院開發,事先把數萬張X光影像的註解,輸入人工神經網絡訓練AI,自動偵測蛀牙、發炎、牙冠、植牙、牙根填充物等病理及物體,並在X光影像上以顏色突顯出來。

    • Posted October 26, 2023
    • 0
  • 李嘉誠再捐教大550萬 推第三階段AI素養課程

    人工智能(AI)熱潮衝擊各行各業,企業和學界皆須提前準備,加速推動AI普及認知教育,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李嘉誠基金會再向香港教育大學捐助550萬元,推動該校今年8月至2025年12月期間,開展第三階段AI素養課程,最快明年1月起授課,預計惠及864名教師、家長、中小企行政人員及高中學生。

    • Posted October 20, 2023
    • 0
  • 理大周六資訊日 體驗AI教研設施

    為配合業界對創科人才的需求,香港理工大學除增設人工智能(AI)相關的教研設施外,新學年將開辦多個全新碩士課程,涵蓋食品科技、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等,壯大不同領域的人才庫。該校將於周六(21日)舉行「理大資訊日(本科及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為學生及有意進修人士提供升學及課程資訊。

    • Posted October 19, 2023
    • 0
  • 港大藉人工智能重塑教學模式

    微軟(Microsoft)今年8月與本地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合作,啟用Azure OpenAI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為探討如何負責任地應用此技術,香港大學起初禁止使用通用AI工具,其後於資訊科技部門推動下,加快在校園運用AI,並成功提升教學效率。至今超過1000名學生及教職員完成AI認知課程,並獲港大頒發證書。

    • Posted October 19, 2023
    • 0
  • 百度地圖升級擔任AI嚮導

    百度(09888)昨舉行百度世界大會,董事長李彥宏稱,文心大模型4.0正式發布,在理解、生成、邏輯及記憶能力都顯著提升,比OpenAI旗下GPT-4毫不遜色。同時,百度地圖V19版本設AI嚮導功能(圖),聲稱是全球首個AI原生地圖產品,為用戶提供智能路線規劃及導航、地點查詢、智能旅遊等出行相關服務。(新浪微博影片擷圖)

    • Posted October 18, 2023
    • 0
  • AI分析神經訊號操控仿生手

    澳洲仿生學研究所領導團隊,在瑞典截肢婦女Karin右前臂植入鈦金屬鏍絲釘,再於肌肉植入電極傳感器,以人工智能(AI)演算法分析神經訊號,透過收縮肌肉,就能控制機械仿生手。

    • Posted October 17, 2023
    • 0
  • 人工智能顛覆未來戰爭 (黃岳永)

    當我們在灣仔海濱吃着魚蛋燒賣觀看無人機表演時,應該沒有多想這與俄烏戰事中,炸毀坦克和攻擊艦隊的無人機,其實是同一種技術。然而,戰爭的未來不會止步於無人機或機械人,現今戰事逐漸擴展至利用食物、能源,甚至是生物和電腦病毒等作為武器。隨着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科技的火速發展,人類現今正站在戰爭新時代的臨界點。

    • Posted October 13, 2023
    • 0
  • LSCM炮製發聲書 媲美真人 汪明荃林超英譚耀宗開腔訓練AI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LSCM)邀得藝人汪明荃、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及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親自錄音,讓他們讀出其著作的部分章節,再由LSCM自研AI發聲技術生成餘下部分。

    • Posted October 12, 2023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