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環保泥 製無土綠牆 吸碳淨化空氣 官商機構採用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年社會對ESG(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的重視,引起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關注,帶動環保產品抬頭。本港科企Greentins有份投入研發微藻技術,輔以利用過半回收物作原料,製成再生木海綿(G-Moss),繼而推出一項「無土綠牆」(Greenwall)解決方案,可吸收二氧化碳,協助企業淨化空氣及減碳。方案現已獲食環署、機電工程署總部、本地保險公司、香港科技園等採用。
Greentins創辦人田承輝自2005年起成立公司,起初進口由回收塑料及木混合物製成的「環保木材」,後來索性由建材進口商轉型至科企,投身研發工作。田承輝接受本報專訪時坦言,希望從科技入手,解決本港廢料問題,「我們本身向發展商等銷售這些(環保)產品,知道當中的銷售渠道及宣傳方法……與其幫人清廢料,倒不如自己研發、自己做。」

G-Moss逾半原料為回收物
2015年,Greentins與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合作,研發微藻技術,開發微藻反應器(MicroAlgae Reactor),此產品為可吸收二氧化碳的空氣淨化裝置。一支50公升的微藻反應器,其二氧化碳去除率,據稱每年可達5500公斤。
至2016年,Greentins再與NAMI合作,利用廢棄木材、低密度聚乙烯(LDPE)等塑料,製成G-Moss,當中過半原料是利用回收物製造,可充當環保土壤。其用法與傳統泥土無異,只須把植物放置在內,每周澆水一次即可。田承輝補充,G-Moss吸水率高,且較傳統土壤為輕,亦含有氮磷鉀(NPK)等多種營養素,故以此方法在室內種植的植物會較為健康,同時乾淨易打理。

元朗設倉庫培植 主攻港市場
結合上述兩項產品及技術,Greentins近年推出無土綠牆方案,內設微藻空氣淨化裝置。田承輝透露,若以2.4米乘2.4米大小的無土綠牆計算,租金連同保養等在內,每年收費約為8萬至9萬港元。據悉,該企產品已取得兩項專利認證,未來將推出由廢木材及廢棄塑膠製成的環保塗層。
在ESG熱潮下,愈來愈多企業留意環保科技產品,對節能、減碳方案需求大增。田承輝稱,不少客戶會將其產品放置在會客室等當眼位置,達致淨化空氣之餘,亦想藉此提高企業形象。

該企現時在科學園租賃辦公室,另在元朗設生產倉庫培植微藻,主攻本土市場。田承輝提到,鑑於成本、廠房等考量,現時其他產品例如G-Moss等在內地生產,但長遠有意把生產線搬回香港,擴大生產規模,惟要在本港找到合適的廠房、配套等不容易。
今年9月,其微藻技術亦獲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旗下CMA檢定中心,檢定為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環保裝置,並獲頒減碳環保企業認證。
本月4日,CMA檢定中心與滙豐簽訂合作備忘錄,Greentins微藻反應器成為項目首推的減碳科技產品,經認證後所節省的碳排放,可作碳權交易。
延伸閱讀:
綠色科技追進度 須人才土地配合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外賣車|武漢試運AI外賣車 送餐更快
中國首批配備「人工智能(AI)大腦」的外賣配送車「智音車」,周一(6月30日)在武漢市漢陽區試運。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電擊提升數學能力|微電刺激大腦 或增數學能力
對不少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是一大挑戰。來自英國、美國與加拿大5間大學的聯合團隊進行研究,發現對大腦神經作適當電流刺激,或有助表現較差的學生在數學科成績上取得進步。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AI釣魚網站|黑客半分鐘生成釣魚網站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開發工具,建立模仿登入頁面的網絡釣魚網站,到底需要多少時間完成?答案是最快30秒就搞定。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Meta挖角事件|阿爾特曼斥Meta挖角可惡
美國科技巨擘Meta為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MSL),不惜以「銀彈攻勢」搶奪人工智能(AI)人才,近日至少從OpenAI挖走7位研究人員。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防AI盜內容|Cloudflare防AI爬蟲盜內容 助網站落閘報價 付款始可抓取資訊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Cloudflare宣布把7月1日定為「內容獨立日」,並提出一系列措施協助網站阻止AI公司任意抓取資訊,讓網絡出版商或創作人能為自家內容爭取合理報酬。
- Posted July 3, 2025
- 0
-
科技重塑急診的未來(鄧淑明博士)
有研究指出,2024年全球急診科數據市場規模約為10.3億美元,預計到2029年,將增至20.1億美元(約156.78億港元),反映急症服務的需求有明顯上升。為緩解急症室的負荷,科技成為關鍵突破口。
- Posted Jul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