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藥房系統助查病人紀錄 載2.3萬種註冊藥 快速檢視庫存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東區醫院急症室上周有一名等候逾12小時的病人被發現於無障礙洗手間失去知覺,最終不治,事件再次反映公營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近幾年,特區政府力倡社區基層醫療,去年底更發表《基層醫療健康藍圖》,重點建議之一是設立社區基層醫療系統,冀紓緩公院壓力。
列明處方劑量防配錯
社區藥房及社區藥劑師在社區基層醫療系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港初創醫藥通(PharmCare)去年推出一款社區藥房系統,公司創辦人區恩庭指出,系統主要協助社區藥房和社區藥劑師管理病人資料與用藥紀錄,例如用藥劑量、有否藥物敏感等,亦可估算病人手上的藥物是否快將服用完畢。此外,藥劑師利用醫藥通生成簡單易明的藥物標籤,讓病人及其照顧者掌握用藥指引。
系統收錄了逾2.3萬種本港註冊藥物資料,全部來自政府註冊藥物資料庫。區恩庭表示,有些自費處方藥物需要病人自行前往坊間的藥房購買,這些藥物的銷售受嚴格監管,藥房須記錄病人資料,並按照處方列明劑量配藥,「但很多藥房只用簿仔來記錄」,系統有助降低配錯藥風險。
他續稱,醫藥通具備藥物庫存管理功能,比傳統的POS(Point of Sales)更貼近藥房營運需要,可快速追查藥物現時在什麼病人手上,「假如有藥物出現問題,需要緊急回收,社區藥房可透過醫藥通系統知悉哪些病人獲發相關批次的藥物,馬上通知對方。」
App生成服用簡易標籤
為進一步推廣藥物管理,公司最近再針對醫藥通開發手機程式(App)。相比專為藥劑師而設的社區藥房系統,手機App面向長期病患及其照顧者,他們只需用手機拍下藥物標籤,程式會自動記錄包括藥物名、劑量和用藥指引等資料,並會生成更簡潔清晰的全新藥物標籤,供儲存於手機或跟家人分享。
區恩庭解釋,有時長者身體不適入院,家人需馬上準備其平時服用的藥物,以便醫護人員參考,如今可利用程式內的藥物紀錄及圖文並茂的藥物標籤,毋須在徬徨趕急之際,翻箱倒籠尋找實體藥物。
然而,程式運用的光學字元辨識(OCR)技術目前僅能識別繁體中文及英文電腦字,暫未支援其他語言,手寫字辨識力也較低。現時香港有些舊式診所仍直接於藥袋寫上藥名,又以手寫剔號標記藥物效用等選項,區恩庭坦言,程式未必能處理這些標籤。
此外,區恩庭提到,日後社區藥房系統及家用手機程式會互通資料,病人服藥後一旦不適,能透過程式滙報,下次再到社區藥房取藥時,藥劑師可審視相關紀錄。他強調,公司不會知悉系統上任何能辨識病人身份的資訊。
採訪、撰文:陳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