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金州勇士殺入總決賽 來自矽谷的Small Ball戰術有多厲害?
今屆NBA已近尾聲,挾著打破常規賽紀錄的絕佳成績殺入季後賽的金州勇士,與克里夫蘭騎士爭奪總冠軍,兩隊將在香港時間下周一早上進行最後決戰。金州勇士隊近年的成功,證明善用Small Ball(小球戰術)亦能取得佳績,推翻了「得籃底者得天下」的傳統智慧。成功背後,一群有矽谷背景的VC老闆們亦功不可沒,他們所引入的管理哲學,不單創造了一支稱霸NBA的王者球隊,對經營Startup亦極具啟發性。
Small Ball快速機動性打法
所謂Small Ball,即是放棄傳統著重高大內線的戰術打法,改為採用快速的機動性打法,善用球場闊度和空間,增加外圍投射特別是三分球的機會。以金州勇士為例,雖然他們慣常先以身高7呎的A. Bogut擔任正選中鋒,但他們的最大殺著,是改以身高只有6呎6吋的D. Green擔任中鋒位置,配合以S.Curry為首的四位射手,發揮出火力強大的Small Ball威力,出色的投射準繩度令他們無堅不摧。
香港Startup與籃球有關的,必然會想起球隊訓練應用程式Coachbase,創辦人林基偉(Keith Rumjahn)進一步解釋小球戰術,他說以前球隊愛用高大球員打中鋒,擋開對手於近距離射球,但Small Ball推翻了這個定律,「球員不一定全部高大,可以用矮小的。以前每個球員在球隊都有固定的位置,但在Small Ball裡没有人有固定位置,每人都可打任何一個位置,做中鋒的可以運球又可以射三分,做後衞的可以落籃底射波,這可稱為Positionless basketball,以快打慢。」他續說:「以前做中鋒,要安守本份,只可以近距離射波,不會運球也不會射三分波,但現在做中鋒都可以運球,例如金州勇士的中鋒D. Green可以由頭帶落尾,變相加快速度。」
要數勇士的靈魂人物,當然是如日方中的S. Curry,他以超乎常人的射程範圍與準繩度見稱,其打法完全顛覆了一般人的想像。林基偉形容,「以往防守一般站在三分線內,但S. Curry可以在半場位置射入,投籃射程非常遠,令對手防不勝防。」
矽谷VC入主 擁抱Small Ball精神
金州勇士蛻變成今日的王者,其實始於一群矽谷VC們的加入,他們不單為球隊注入了巨額資金,更重要的是帶來近似矽谷的管理模式,正如球隊其中一位主要老闆Joe Lacob所說,「勇士不是只有S. Curry的那種一人球隊,我們是要構建一支整體球隊,這種打法是全隊球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而達成的。」
至於Small Ball的由來,其實可以從矽谷創投圈開始講起。
早幾年,矽谷創投氣氛熾熱,錢不難籌,VC甚至鼓吹和慫恿創辦人擁抱「燒錢」的模式,因此需要不斷籌錢,追逐下一輪更大的融資規模。然而,對創辦人而言,能夠創造最佳投資回報的,往往是只招募了一輪投資、甚或從來沒有籌過錢的Startup。這些創辦人在離場的時候,不少手上仍擁有超過50%的公司股份,他們不隨便增聘人手和燒錢擴大規模,專注於創造有效的營利模式,把所賺到的利潤重新投入於公司營運中,這種經營方針可視為Startup界的「Small Ball」,Kickstarter、DuckDuckGo、Zynga均算是當中的佼佼者。
「以前是鬥多人,但我就鬥少人」
Coachbase 現時僅有3位全職員工在深圳負責開發程式工作,其餘非核心工作盡量外判,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由工作者協助完成。林基偉說,「以前是鬥多人,但我就鬥少人。」Coachbase除了獲數碼港培育計劃取錄,成為數碼港創意數碼社區成員外,也從本地投資者手上得到76萬美元種子融資。在2013年Coachbase曾入選 Nike和矽谷Techstars合辦的加速器,現時應用程式有1百萬下載量,是本地相信和採取Small Ball策略的Startup之一。
當談及勇士的成功之道與Startup的共通點,林基偉有更多想法,他憶起5月時的西岸決賽,金州勇士一度在總場數落後對手1:3,「當時大家覺得金州勇士後來趕上的機會是微乎其微,所有傳媒都覺得他們必定出局,但勇士在每一場都很拼搏。」後來他們反敗為勝殺入總決賽。
他指出,很多Startup失敗就是因為欠缺堅持不懈的精神,創辦人們許多是大公司出身,即使失敗了仍有後路,「那你會對自己的事業會有多飢渴?」
另一共通之處就是團隊精神,金州勇士擁有這個特質,「個波會互相交嚟交去」,林基偉形容對手克里夫蘭騎士打法較個人主義,「占士自己一個打五個,但其實很累。」
NBA愈加重視數據分析
現在將近一半的NBA球隊已經為有技術和投資管理背景的老闆所控制,這使球壇變得着重數據,林基偉說這個變化源自2000年Startup投資者Mark Cuban入主達拉斯小牛,聘請了數據專家為球隊分析,例如計算對手較易失手的位置,結果在2011年迎來隊史首個總冠軍,令其他球隊彷效,開始學習分析數據。
他解釋,「以往球隊管理,是會聘請一個很有威望及具人脈的人,憑直覺、經驗、肉眼去做判斷,但Mark Cuban會聘請大學的數學教授,即使對方不熟悉籃球,Mark Cuban都不在乎,只看重數據的分析。」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R Lens助購物節派優惠(林國誠)
今年踏入第三屆的「香港開心購物節」已於7月1日正式展開,活動由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辦,聯合超過180個品牌,涵蓋零售、餐飲、旅遊、酒店、會展、商場、銀行、航空及跨境交通等10個界別,合共推出超過300項優惠,總值超過19億元。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AI私隱|憂AI損私隱 港府:適時發指引
人工智能(AI)近年發展迅速,為本港帶來私隱風險。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昨天在立法會會議上,回應江玉歡議員動議的「制定個人資料保障制度框架,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挑戰」議案。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論文亂象|檢測論文AI內容準確度成疑
就學生在課業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的情況,去年多間中國高校陸續發表相關規定,其中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四川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校,更加硬性要求作業包含AI內容不得超過一定比率。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Perplexity Max|Perplexity頂級套餐出爐 月費1560
現時主要的人工智能(AI)科企,例如OpenAI、Anthropic及Google,推出每月200美元(約1560港元)起的頂級訂閱計劃,讓訂戶任用其最先進產品及工具。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AI扼殺流量|「零點擊」搜尋重創新聞網流量
數碼市場情報公司Similarweb發表報告,自從搜尋引擎巨頭谷歌(Google)於2024年5月推出AI Overviews以來,零點擊(Zero Clicks)新聞搜尋的佔比穩步上升,由一年前的56%上升至今年5月的69%。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高層靠AI決策|美企高層多靠AI決策升遷裁員 七成相信下判斷公正 首選ChatGPT
2025年全球科技業爆發裁員潮,企業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把重複性任務自動化,例如編程、客服、物流和內容審核等,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
- Posted July 4, 2025
- 0
-
輸入好數據 為AI把關(湛家揚博士)
最近我遇見了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數據管理專家,了解他們的高級數據管理技術,讓我想起自己第一堂關於計算機科學的課。
- Posted July 3,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