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什麼是Contextual Engineering,與Prompt Engineering有什麼不同?(吳壽冠)

By on August 14, 2025

本文作者吳壽冠先生(Ivan Ng)是數據及人工智能素養協會(Data and AI Literacy Association, DALA)資深創會會員兼Lively Impact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同時是心理學碩士及研究人員。

從一句指令到一個世界

自從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如ChatGPT等工具席捲全球,一個新興的熱門詞彙——「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便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它被譽為與AI高效溝通的藝術,彷彿只要掌握了提問的魔法,就能從AI這個阿拉丁神燈中召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當我們從新奇的聊天機器人,邁向需要高度可靠性與複雜度的企業級AI應用時,很快就會發現,僅僅依賴「說話的藝術」是遠遠不夠的。這正是「情境工程」(Contextual Engineering)崛起的原因——它不再只是教你如何提問,而是教你如何為AI建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作者提供圖片)

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 – 問對問題的藝術

提示工程,顧名思義,是設計、建構和優化給予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提示」(Prompt)的一門學問。其核心目標在於透過精確、清晰、且富有引導性的語言,讓模型能夠理解我們的意圖,並生成最貼近需求的輸出。

這好比一位經驗豐富的偵探在訊問目擊者。一個新手偵探可能會問:「你看到了什麼?」,得到的答案可能雜亂無章。而一位專業偵探則會問:「請描述一下您在昨晚9點15分,於中央公園西側入口處看到的那位男士,他穿著什麼顏色的外套?身高大概多少?」後者透過提供具體的角色、時間、地點等限制條件,極大地提高了答案的品質和相關性。

實例:問AI 如何做一道完美的義大利麵

  • 糟糕的提示
(作者提供圖片)
  • 優秀的提示(好的提示工程)
(作者提供圖片)
(作者提供圖片)

這個優秀的提示,透過賦予AI「角色」、設定「具體目標」、提供「關鍵限制」(食材),並要求「解釋核心技術」,將一個模糊的需求變成了一個清晰的任務,從而獲得了高品質的答案。

然而,提示工程的侷限性也在此顯現:它本質上是「反應式」的,成果高度依賴單次互動的品質,並且需要使用者自身具備相當的領域知識和提問技巧。如果我們需要AI執行的任務遠比一份食譜複雜呢?

情境工程 (Contextual Engineering) – 為AI打造專屬的智慧大腦

如果說提示工程是「戰術層面」的溝通技巧,那麼情境工程就是「戰略層面」的系統架構。它不再糾結於單一提示的措辭,而是致力於為AI建構一個完整、動態、且資訊豐富的「情境(Context)」。這個情境,就是模型在處理你的最終提示之前,所能看到和使用的所有資訊的總和。

這就像是從一位專業偵探,升級為一位情報機構的總指揮。總指揮不僅要會問話,更要負責建立整個情報網絡:他需要確保手下的探員(AI模型)能夠即時查閱檔案庫(知識檢索)、使用竊聽器或無人機(工具使用)、記得之前的案件進度(短期記憶),並了解長期追蹤對象的背景資料(長期記憶)。

(作者提供圖片)

正如上圖所示,情境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為:

  1. 檢索增強生成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RAG):這是情境工程的基石。在AI回答前,系統會先從龐大的外部資料庫(如公司內部文件、產品手冊、最新的網路新聞)中,檢索出最相關的資訊片段,餵給AI作為背景知識。
  2. 工具使用 (Tool Use / Function Calling):賦予AI「行動」的能力。讓模型不僅能說,還能「做」,例如:查詢即時天氣、從公司資料庫下訂單、預訂會議室等。
  3. 記憶機制 (Memory):讓對話不再是「金魚腦」。系統會儲存和管理對話歷史,甚至從中提煉出用戶的偏好和習慣,實現真正個人化的互動。
  4. 系統級指令與編排 (System-level Instructions & Orchestration):在更高層次上定義AI的行為準則、目標和工作流程,將上述所有元件有機地結合起來。
  • 例子:航空公司智慧客服的天壤之別

以下是查詢航班時,與擁有提示工程或情境工程的客服AI進行的會話示例:

(作者提供圖片)

看到了嗎?擁有情境工程的客服AI提供的體驗是革命性的。這種「神奇」的感覺,並非來自於更華麗的提示詞,而是源於背後強大的情境工程,它為AI提供了完整的視野和行動力。

核心差異

比較維度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情境工程 (Contextual Engineering)
適用場景單次交互或單一任務複雜、多層次的應用場景
目標設計高效提示,讓 AI 輸出所需結果整合背景資訊,讓 AI 更智能地理解情境
所需資源主要依賴語言提示需要整合多種數據與技術資源
技術挑戰如何設計清晰、精確的提示如何動態整合並更新背景資訊
比喻專業的偵探或審訊者情報機構的總指揮
本質反應式 (Reactive)主動式 (Proactive)

從工匠到建築師的蛻變

提示工程與情境工程並非相互排斥,而是一種演進和包含的關係。優秀的提示工程是情境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一個清晰的最終指令能讓整個系統事半功倍。

然而,未來的AI發展趨勢,顯然是從單純的「聊天玩具」走向深度整合至各行各業的「生產力工具」。在這個趨勢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將不再是能否寫出幾句絕妙的提示,而是能否建構一個強大、可靠、且擁有豐富情境的AI系統。

可以說,提示工程為我們打開了與AI對話的大門,它是一位精雕細琢的工匠。而情境工程,則是設計和建造整座智慧殿堂的建築師。對於任何希望在AI時代取得成功的開發者和企業而言,理解並掌握從工匠到建築師的思維蛻變,至關重要。

更多吳壽冠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