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新政策|增投訴機制 要求刪除深偽AI影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EJ Tech 創科鬥室」
透過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人臉五官可以移花接木,用來傳播假消息迷惑公眾。有見及此,短片分享平台YouTube近日更新私隱政策,用戶可要求刪除由人工智能(AI)生成或模擬其臉部和聲音的合成內容;涉嫌違規者有48小時處理投訴,在期限內刪片便自動結案;短片不能設為私人模式當作刪片,以免檔案被隨時重新公開。

YouTube強調接獲投訴後,將同時考慮多種因素,才決定是否下架短片,包括:內容是否經過更改或合成、是否易於識別相關人員的真實性。此外,亦會評估內容是否涉及戲仿、諷刺或其他公共利益或價值;是否以公眾人物或其他知名人士為主角,或顯示他們從事「敏感行為」,例如犯罪活動、暴力、支持產品或政治候選人。

fb及IG修改人工智能標籤
事實上,不少攝影師都會以軟件微調相片,但近日有人發現以AI工具執相,再上傳至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後,Meta竟把相片標籤為「人工智能製造」(Made with AI)。為免真實相片被混淆為AI,Meta決定把措詞改為「人工智能訊息」(AI info)【圖】。此外,美國AI初創Anthropic正啟動一項計劃,資助開發第三方評估生態系統,以檢討AI模型的能力及風險。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無線仿生手臂|義肢仿生臂 分離後仍能操控
英國機械人初創公司Open Bionics推出全球首款無線仿生手臂Hero,所有義肢產品均以3D列印製成。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Qwen3|阿里Qwen3懂深思亦可速答
阿里巴巴(09988)開源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包括兩個混合專家(MoE)模型及6個密集模型,參數範圍由6億到2350億不等,現可於人工智能(AI)開發平台Hugging Face,以及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下載。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搶飯碗|六成美國人料AI搶記者飯碗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去年當地約一半成年人表示,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AI)將對人們獲知的新聞內容,產生非常負面(24%)或有些負面(26%)的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量子競賽|微軟憂美量子競賽落後中國
微軟(Microsoft)今年2月發表拓撲量子處理器(QPU)Majorana 1,近日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在網誌撰文稱,「儘管大多數人認為美國仍佔據領先地位,但我們不能排除戰略意外的可能,中國或已與美國處於同等地位。」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引導輿論|人工智能引導輿論遠勝真人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社交媒體Reddit,在ChangeMyView子版論壇做一項社會實驗,測試人工智能(AI)在現實環境的說服力。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ChatGPT網購助手|方便格價下單 標榜免費零廣告 搜尋電商化掀熱潮
繼美國人工智能(AI)搜尋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功能後,ChatGPT開發商OpenAI亦踏足電商市場,用戶可透過GPT-4o模型購買商品。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