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互動教材助SEN學童 (AESIR 陳浩升/黃潤華)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陳浩升(右)強調,如果教材不吸引,學生就沒動機學習;旁為黃潤華。(陳施敏攝)
隨着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大熱,有本地科企利用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技術,針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開發互動教材,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今次請來AESIR兩位共同創辦人陳浩升及黃潤華,講解其教學方案。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升)陳浩升 AESIR共同創辦人
(華)黃潤華 AESIR共同創辦人
陳:疫情下教育科技行業有何變化?產品如何幫助SEN學生?
升:疫下面對停課隱憂,學界開始思考如何善用科技協助教學工作。我們在疫情期間接觸學校時,明顯感到對方態度變得更開放。

AESIR的教材主要是針對SEN學童,如患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的幼兒至初小學生。(AESIR網上圖片)
與一般學生相比,SEN學生在認知、行為及情緒等方面差異較大。我們研發的AR、VR及體感遊戲教材,主要是針對需要特殊教育,如患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以及讀寫障礙的幼兒至初小學生。
本港逾40間學校採用
以最新推出的AR圖書《快樂王國》為例,它是專為自閉症幼兒而設的正向心理教材,用家只需以配套的手機程式拍下書中圖像,就會出現相應的聲音導航及3D動畫,協助幼兒認識抽象的情緒概念。此外,體感遊戲《魔法文字大作戰》可訓練學生畫線、拍手等動作,運用到全身肌肉寫字,讓患有讀寫障礙的學生容易加深對文字的記憶。
開發教材時,在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投放不少精力,了解老師的日常教學困難,同時參考大學教授、職業、言語及行為治療師等專家意見。

透過AR等視覺刺激,將抽象情緒立體化,有助小朋友理解。(陳施敏攝)
每套教材推出前都會進行前測及後測,邀請至少25名學生試用。現時有超過40間學校採用,包括特殊及主流學校。
陳:元宇宙概念大熱,學校對新科技關注度有否提高?如何協助學生理解新科技?
華:元宇宙是一個仍在變化的新概念,不少老師未必了解相關內容。我們計劃針對中學生推出NFT(非同質化代幣)課程,把藝術與科技融合,教導學生以JavaScript(p5.js)編程,創作一套專屬並能驗證來源的加密藝術,同時學習如何發行及把自己的NFT上架,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再配合講座分享,協助學生了解NFT。
升:世界變化快,傳統的IT課程只涉及小量編程知識,而現時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學生需要製作機械人,當中涉及人工智能(AI)、數據分析等技術。作為數碼港教育科技生態圈一分子,有見同行都不想「為tech而tech」,反而希望攜手合作,透過以學生為本的方式,讓他們能真正地應用科技。

將一些傳統訓練遊戲化,既可刺激學生學習動機,亦可節省老師時間。(陳施敏攝)
開拓醫用 惠及哮喘童
陳:本港適齡學生減少,縮班殺校不斷,會否影響公司生意?
升:出生率下降,的確影響一般適齡學童數量,但過去3至4年,SEN學生的數量有8%至10%增長。隨着社會愈來愈關注SEN學生,大家對相關意識有所提高。6歲前為黃金教育時期,及早發現,對學與教以至SEN學生都有好處;家長亦會期望,盡快找到相關配套幫助子女。
每個SEN學童學習進度各異,一對一輔導才是最有效支援,惟資源有限難以實行。我們希望透過科技,把傳統的重複練習遊戲化,節省治療師或老師的時間,讓老師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針對學生弱點的一對一訓練。

疫情下更多學校,更願意善用電子工具,幫助日常教學工作。(AESIR網上圖片)
業績方面,每年營業額均有10%至20%增長,去年全年營業額約250萬元;現正進行A輪融資,預料3月完成,目標金額是800萬元。除了教育,目前技術亦可應用於醫療領域,例如去年與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合作,推出專為哮喘病童而設的手機程式Asthma Signals,提供AR吸藥示範影片、了解致敏原等小遊戲,程式亦能記錄用戶哮喘情況,協助醫生分析其用藥劑量是否有需要調整。
華:與其說教育科技行業競爭大,倒不如說我們希望個餅愈來愈大,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之餘,亦為行業帶來更多機會。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現實世界資產四大演進(車品覺)
在我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與「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 RWA)的關係十分密切,大致經歷4個階段。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人造血粉末|美研粉狀人造血 加水即變血液
美國馬里蘭大學正研發一款人工血液ErythroMe,期望能在救護車、戰場或偏遠地區中的緊急醫療場景替代傳統捐血,為無法及時輸血的病患爭取搶救的黃金時間。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創科合作|理大夥螞蟻數科建AI實驗室
香港理工大學與螞蟻數科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香港理大—螞蟻數科AI+Web3聯合實驗室」。雙方將聚焦前沿技術突破、創新生態孵化與科技策源影響等方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與Web3技術的融合發展,打造全球科技創新的策源地。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Anthropic設上限機制|Claude訂戶設每周使用額度
美國人工智能(AI)初創Anthropic宣布,自8月28日起對旗下Claude Pro與Max訂閱方案,推出新的每周使用上限機制。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Edge Copilot模式|微軟Edge新模式 AI跨頁面格價
微軟(Microsoft)為Edge網頁瀏覽器改版,推出一項實驗性的Copilot模式(副駕駛模式),讓AI在多個已開啟的網頁標籤頁,分析上下文內容並跨界搜索,例如自動為機票或酒店格價,更預測用戶下一步行動。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科大診所試運AI平台|SmartCare加快患者分流 能語音生成病歷
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近日以校方研發、全球最大型的醫學界多模態語言模型MedDr,進一步開發人工智能(AI)醫療平台SmartCare系統。
- Posted July 30, 2025
- 0
-
掌握CODA 與AI深度思考達目標(黃岳永)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只需向AI輸入一個問題,AI便能自動生成一篇長文或建議。起初,許多人都對AI生成的高效率讚不絕口,但用得多了,便發現生成內容常常只是把一堆資料拼湊在一起,仔細一看,其實相當混亂且難以理解。
- Posted July 29,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