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生成式AI具備EQ屬雙刃劍(黃岳永)

By on May 13, 2025

本文作者黃岳永為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專注於發展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Pilyoung Kim博士,近日發表了有關人工智能(AI)對「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簡稱EQ)的影響,提到AI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的情感反應與決策。細讀之後,我心中真的十分欣慰──AI發展已經不僅僅觸及我們的頭腦,還觸及我們的心靈。

Pilyoung Kim博士近日發表了有關AI對情商的影響,提到AI如何影響人類的情感反應與決策。(網上圖片)

EQ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不少研究顯示,一個人的成功,只有小部分歸因於智商的高低,大部分則取決於情商。儘管如此,許多家長似乎仍然熱中於子女的IQ,而非EQ,堅持「求學就是求分數」的宗旨。在Trump 2.0、ChatGPT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炸性崛起的時代之前,這種做法仍是主流趨勢,但在今天,EQ的重要性已經遠遠高於IQ,甚至可說是生存的必備技能。

早在OpenAI的GPT-4發表之初,除了關注其強大的推理能力外,AI感知人類情緒並作出反應的能力更令人驚嘆。透過一些記憶程式實驗,筆者團隊訓練了Prof E AI導師的初號版,使其能夠「感同身受」來與用戶互動──關心、傾聽及回應。對話式用戶介面讓孤立的提問,演變為有意義的持續輔導,使Prof E能夠全天候地輔導學生。此外,還與港產人氣角色「Dustykid」創作團隊合作,設計AI角色作為輔導年輕人的情緒工具,以關懷陪伴他們走過失敗、壓力和不確定性。

但凡事都有好壞兩面,ChatGPT剛推出時反對聲音不絕,正是因為許多人擔心AI的負面影響。最近重溫了《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這部探討社交媒體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的紀錄片,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演算法的操控,而是這種操控所涉及的情感,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心智和決定。

無論推薦產品、影片還是政治信息,讓用戶不自覺地深陷其中,不僅僅是關於數據,而是關乎情感,而情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工具。

無論推薦產品、影片還是政治信息,讓用戶不自覺地深陷其中。(shutterstock網上圖片)

如今情感智慧型AI興起,人類正進入更危險的領域。正如Kim博士指出,若習慣性地利用AI,所犯的錯誤不僅會對個人造成影響,也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後果。

當AI具備EQ,能夠與你如同好朋友般溝通,情感上的親密使人們更容易過度分享,從而出現私隱風險;人們也可能難以對AI說「不」,甚至會偏好AI關係而非真實的人際關係,削弱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而這對年輕的用戶,尤其是兒童的影響尤其嚴重。此外,企業若使用具備EQ的AI作推廣,其主要目標當然是收入和盈利,而AI的決策是否符合個人及大眾福祉亦成疑問。

身為教師與企業家,我相信利用AI來提升人類的潛能,尤其是在情感方面,但我們需要保障、規範,以及保持公眾意識的警覺性。AI可以作為治療和成長的工具,可是也很容易變成「殺人於無形」的武器,侵蝕我們的關係、價值觀,甚至我們對現實的感知。

在這個已經充滿不信任與分裂的世界裏,如果我們讓情感AI被武器化,威脅人類的不是機器的崛起,而是因為人性的墮落。

更多黃岳永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