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銀髮一族增添幸福感(鄧淑明博士)
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WHO)指出,隨着全球人類壽命延長,到2050年,全世界有4.26億人口達80歲以上。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也非常嚴峻,自2022年開始成為超高齡社會,至今65歲以上的長者人口已超過175萬,佔總人口的23.3%,當中「以老護老」的貧窮長者人數超過58萬,情況令人關注。
為及早識别及支援高風險照顧者,政府在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照顧者資料庫,又推出多項措施加强地區支援,惟目前服務範疇零散,未能全面切合照顧者或獨居長者所需,要對症下藥,及早應用人工智能(AI)及廣泛使用樂齡科技方為上策。
日本自2007年就經已進入超高齡社會,為解決護理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政府大力提倡研發人工智能與人形機械設備,以鼓勵長者居家養老。根據路透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早前研發一款由AI驅動的人形機械人,既可輔助長者起床、穿襪子,又能完成炒蛋、疊衣服等簡單家務。雖然這款產品仍在試驗及優化當中,最快要2030年才推出市場,但已被視為未來照顧者的好幫手。
以建立智慧國為目標的新加坡,就把護老政策重心集中在「終生學習」方面。該國自2016年便成立「全國樂齡學苑」(The National Silver Academy),旨在為銀髮族提供廣泛的學習機會,擴大他們的興趣並保持身心活躍,尤其是掌握數碼科技的應用。2023年又推行「Age Well SG」,這項由衞生部、國家發展部和交通部跨部門領導的國家計劃,致力優化長者的居住環境和社區,包括為低收入長者在居所內安裝無線警報系統(AAS),建造長者社區護理公寓,提供社交活動、健康檢查、家居維修協助及全天候的緊急服務,更打造「友善街道」,建造凸起的斑馬線、無石壆行人路、延長綠燈過馬路時間、時速40公里行車限速路段,以及增加有蓋公共巴士站及行人路等,方便長者出行,鼓勵與社區保持聯繫,同時感到社會的關心和重視。
日本和新加坡都採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案去應對老齡化問題,中國也開始面對相同的挑戰。預計到205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佔總人口比例達三成以上。如此龐大的銀髮市場,正有待更多創新的醫療及樂齡科技方案去守護長者健康,希望中港兩地的初創企業都能夠在研發加強合作,緊貼市場需要,推出更多貼心的樂齡科技產品和服務,為銀髮一族的生活增添幸福感。
支持EJ 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