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贏AI|10小時編程馬拉松 人類憑創意贏AI 前員工戰勝OpenAI模型 獲阿爾特曼讚好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CEO AI⎹ EJ Tech」
在東京舉行的2025年AtCoder世界巡迴賽總決賽(AWTF 2025 Heuristic),被視為「決定世界最強選手」的賽事,只邀請過去一年表現最好的12名頂尖程式員參加,今次更首次請來人工智能(AI)選手競逐。結果波蘭程式設計員德比亞克(Przemysław Dębiak)奪冠,OpenAI定制的AI模型(編號為OpenAIAHC)屈居第二,仍擊敗日本、格魯吉亞及法國等選手。
德比亞克比賽時採啟發方式
現年41歲的德比亞克(綽號Psyho),亦是美國AI科企OpenAI前員工,這場長達600分鐘(即10小時)的編程馬拉松,他必須編寫一個程式,引導機械人盡量少的步數,穿過一個30乘30的網格。德比亞克強調沒借助AI工具,只是使用軟件開發平台Visual Studio Code,特別採用創新啟發式方法,使用解決問題的捷徑及有根據的猜測,而並非暴力計算。
最終比賽結果顯示,德比亞克得分為1.8萬億分,OpenAI模型為1.65萬億分,前者以9.5%優勢保住勝利,最終贏得獎金50萬日圓(約2.64萬港元)。德比亞克在社交平台X(前稱Twitter)高呼:「人類勝利了(至少目前是這樣!)我累壞了。估計過去3天只睡了10個小時,現在都快撐不住了。」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也在X大讚德比亞克:「幹得好psyho」。
德比亞克向外媒Business Insider透露,比賽前一周才知道OpenAI參賽,「沒人知道這某種程度上,將是一場人類與AI之間的表演賽。」他認為,AI實施演算法、解決問題、優化程式碼,因為它的速度更快,將在需要直接工程的案例獲勝。不過在較長的比賽中,程式設計師「從頭開始做所有事情」,AI要跟上就很困難。
編程是OpenAI、Anthropic、Google、Meta等聊天機械人最常見用途之一,GitHub Copilot及Cursor等已成為許多專業開發人員的標準工具。美國史丹福大學《2025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在衡量編程能力的基準測試SWE-bench,AI系統在2023年只能解決4.4%的編程問題,這一數字在2024年已躍升至71.7%。
AI模型國際數學賽奪金
談到AI模型在AWTF的表現,OpenAI認為這是競技編程的里程碑,「像o3這樣的模型已進入編程及數學比賽的前100名,但據我們所知,這是首次在頂級編程數學賽獲得前三名。」歷史上,AI在部分賽事曾擊敗人類,例如1997年,國際商業機器(IBM)的超級電腦「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時至2016年,Google DeepMind旗下AlphaGo,擊敗南韓圍棋世界冠軍李世乭。
值得留意的是,OpenAI一個未發布的實驗模型,近日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比賽奪金,AI在6條難題解答了5題,在總分42分獲得35分。IMO要求各國派出最多6名學生,解答極為困難的代數及微積分預備題。這些練習看似簡單,惟要一定創造力才能取得最高分。在今年比賽中,630名參賽者之中,只有67人獲得金牌,比例約佔一成。
支持EJ Tech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GenAI非萬能 勿過分依賴(方保僑)
在人工智能(AI)普及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確實為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無論是撰寫文章、編程輔助,還是在創意思考上提供突破性的啟發。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電子眼角膜|冀兩年內臨床試驗
阿聯酋深度科企XPANCEO及意大利初創Intra-Ker宣布,合作研發一種微型植入物,能夠將影像直接傳送到視網膜,完全繞過受損的角膜,其概念驗證首次取得成功。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iPhone 17更受歡迎?|iPhone 17周三登場 68%想換機
蘋果公司(Apple)即將在香港時間周三(10日)凌晨1時舉行主題演講,預計將發布iPhone 17系列智能手機。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AI投資回報率報告|企業愈早用AI代理 88%有回報
人工智能(AI)於職場的應用,已從討論單一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轉移到部署複雜的、特定任務的AI代理。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Cooley|近月協助科企多宗併購融資
近期AI領域併購活動頻繁,美國律師樓Cooley多次擔任關鍵角色,像5月OpenAI以65億美元收購硬件設計新創iO等。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律師樓Cooley擁抱AI|自研工具設科技總監 規劃藍圖 搶先試用新技術
本身亦有自研AI工具的美國律師樓科律(Cooley)合夥人李鵬,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探討業界如何應對科技轉變,並向新一代法律人教路,分享如何以AI裝備自己。
- Posted September 8, 2025
- 0
-
守護網絡安全 由AI領航(林國誠)
數碼生活日益普及,香港市民在日常工作與消費活動中,愈來愈依賴網上交易與雲端服務。便利之餘,潛藏風險亦愈發嚴峻。
- Posted September 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