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AI新貴「蛇吞象」戰略考量(方保僑)

By on August 25, 2025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發展百花齊放,其中Perplexity是備受矚目的新秀之一。該公司除了AI問答引擎,更大膽推出自家網頁瀏覽器Comet,標榜「AI原生」體驗,挑戰舊有格局。然而,市傳Perplexity有意洽購Google旗下Chrome的部分業務甚至使用權限。消息一出,引起網上熱烈討論:既然Perplexity已有Comet,為何仍要花費巨額資金,吞併這個市佔率極高、價值以百億美元計,幾乎難以觸及的Chrome?

市傳Perplexity有意洽購Google旗下Chrome的部分業務甚至使用權限。(路透資料圖片)

要理解這矛盾,先要明白Chrome的戰略地位。時至今日,Chrome已不僅是市佔率最高的網頁瀏覽器,而是全球用戶進入互聯網的主要入口,背後有龐大的開發者生態,無數插件與服務,以至企業級的應用整合。任何要在數碼世界立足的AI服務商,若能直接在Chrome入口上獲得話語權,就等於牢牢掌握用戶的第一眼。這份優勢,單憑新推出的Comet根本無從比擬。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監管環境也有微妙的變化。當局近年正大力推進反壟斷調查,Google自然成為首要目標之一。外界早已盛傳,華府有意將Google逐步「拆骨重組」,把廣告、搜尋、YouTube、Chrome等業務切割,避免一家獨大壟斷網絡入口。在這背景下,Chrome被分拆出售已不再是天方夜譚。對Perplexity而言,這正是下注的契機。若能在適當時機取得部分資產,便有望藉此迅速獲得流量與規模上的突破,推上與巨頭同場競逐的位置。

現實是,Chrome的價值難以估量,單是市佔與技術已動輒數百億美元。Perplexity雖聲勢浩大,估值飆升,但若僅憑自身資金實力,要獨力承擔這如此龐大的併購,近乎不可能。因此外界普遍懷疑,這番消息與其說是實際行動,不如說是一種高調的「市場所需」放風聲,藉此Perplexity既可展現雄心壯志,暗示其具備潛在買家資格,亦能吸引資本市場的關注,同時在反壟斷談判的大框架下佔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Perplexity也有一份危機感。Google並未坐以待斃,正積極在自家搜尋引擎加入Gemini,在Chrome等核心入口加強AI功能,力圖鞏固主導地位。若情勢持續,Perplexity即使AI技術領先,也可能因流量入口受制而淪為二線。正因此,它一方面扶植Comet成為自主平台,另一方面伺機試探收購Chrome的可能性。兩軌並存,既是挑戰者的野心,也是對現實的回應。

歸根究柢,這並非單純的收購傳聞,而是一場AI新貴與科技巨頭之間關乎「數碼入口」的攻防戰。如果Comet象徵創新的未來,Chrome則是現實中的權力與壟斷。至於這座城池會否因美國反壟斷行動被撕開縫隙,仍是未知之數。最終問題是,當技術、資金、市場與權力互相角力,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是新一代的AI新秀,還是依然掌控入口的數碼巨頭?答案或將改寫未來10年的互聯網格局。

更多方保僑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