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at: ejtech.hkej.com
Skip This Ads
Don't Miss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有關創科重點內容總覽

By on September 17, 2025

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經已公布!如果你不想錯過創科重點,EJ Tech為你整理了一份懶人包,讓你迅速掌握施政報告關於創科發展的主要內容,能幫助你輕鬆了解最新的政策動向。

推動行業利用AIAI產業發展和革新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培育人才便利交通出行建設綠色低碳生活

施政報告2025|成立「AI效能提升組」

人工智能(AI)已是熱潮,更是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工具。AI 正逐步改變政府部門的日常運作,帶來顯著的效率提升。以政府統計處為例,他們利用 AI 技術審核貿易統計數據,並能從數以千計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和公告中自動提取關鍵資訊,編製統計數據的速度和準確度都大幅提升。「1823」服務亦已引入 AI 系統,能自動識別市民的語音查詢並協助撰寫書面回覆,處理時間縮短約三成,讓市民得到更快捷的回應。

為進一步推動這類轉型,政府將成立「AI 效能提升組」,專責統籌和推動各政府部門更廣泛應用 AI,包括:

  • 有效運用 AI 技術於日常工作
  • 檢視及重組工作流程,以切合時代需要
  • 鼓勵各部門推行科技創新,提升整體效率

架構方面,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擔任組長,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和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分別出任副組長和秘書長,並會邀請業界代表加入,確保決策能結合專業經驗與市場實況。未來小組將優先支援與市民接觸較多的部門,但同時也鼓勵其他部門主動提出需求,積極尋求協助,全面提升政府效能。

施政報告2025|成立「產業發展和革新」

產業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基石。港府正結合市場力量,透過靈活批地、稅務優惠、資金補助及人才培育等措施推動產業升級。服務業雖然在本地經濟中佔有重要比重,但隨着市場格局和科技快速轉變,香港必須在鞏固金融、法律等傳統優勢的同時,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包括先進製造、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以及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以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提升整體經濟效益。

  • 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在新能源方面,香港正朝着 2050 年達致碳中和的目標邁進。綠色技術將成為核心動力,並有助打造具競爭力的產業鏈。政府正積極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發展,與內地合作,協助本地企業在大灣區建立涵蓋原料收集、廠房建設和規模化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以配合 2030 年香港國際機場起飛航班須使用指定比例 SAF 的規定。同時,本地氫能產業也在加速發展,已有二十多個試驗項目展開,包括氫能巴士及公眾加氫站,並將與廣東合作共建「氫能灣區走廊」。此外,全港首間大型電動車電池回收設施亦計劃於 2026 年啟用,退役電池將轉化為再生黑粉,供應至內地和周邊地區,推動循環經濟。

  • 推動AI 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則是另一個重點方向。香港擁有科研、資金、數據及人才的優勢,再加上多元應用場景,有望成為全球 AI 發展的樞紐。政府以「加強基建,推動應用導向」為策略,一方面提升科研和人才優勢,例如透過「AIR@InnoHK」平台匯聚上千名專才,以及設立十億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 AI 上游研發和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則強化資金和數據基礎,利用香港成熟的融資渠道及港投公司的投資力量,推動更多 AI 初創和大型項目落地,並計劃於沙嶺開發 10 公頃數據園區,為 AI 提供先進算力設施。

  • 拓展AI應用

在應用層面,AI 的發展須兼顧安全與風險防範。政府已建立「AI 效能提升組」,督導公共服務引入 AI,例如智能報案系統、交通數據分析、個人化的「智方便」服務及醫療診斷應用,全面提升市民體驗及公共服務效率。同時,金融管理局透過 AI 沙盒推動金融機構應用 AI,發展局則資助私營工程應用相關技術,而律政司亦會研究法律配套,確保 AI 發展具備穩健的制度基礎。

新能源與 AI 是香港未來產業結構轉型的兩大支柱。透過制度設計、科研投入、基建建設及跨境合作,香港期望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實現「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並在全球綠色與智能經濟競賽中佔據一席之地。

施政報告2025|成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香港的科技發展潛力優厚,全球數碼競爭力排名第三,而「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亦在《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位居世界百強首位。政府正以三大創科園區和五大研發機構為核心架構,推動創科發展,吸引世界人才,並透過研發平台支援航天科技與新型工業化,推進低空經濟,支持惠民科研,並積極引入龍頭企業落戶香港。

  • 完善創科建設策略布局

在創科建設方面,創科局正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中試線建設,並計劃於明年完成生命健康研發院及人工智能研發院的籌建工作。政府同時以「場景招商」策略,提供產業落地的應用場景,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第三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將於2026年上半年成立,聚焦可持續發展、能源和先進製造等領域;「新型工業加速計劃」亦已放寬申請門檻,鼓勵更多智能生產設施建設。另有「創科產業引導基金」計劃在2026至27年度啟動,帶動市場投資策略性新興產業。

  • 支持惠民科研

在惠民科研方面,政府將全額資助引入新型義肢技術,讓截肢人士可免費配置配備傳感器的新義肢,透過識別肌肉神經信號操作日常動作,甚至能書寫或演奏樂器。這項為期兩年的計劃,體現了創科改善民生的價值。

  • 推進低空經濟生態圈建設

同時,政府正全力推動低空經濟,致力把香港打造成亞太區樞紐。計劃包括:完善法規、為重量超過150公斤的非傳統飛行器制訂專法,並建設起降場、航路網絡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今年內更會推出專用頻譜,為生態圈發展鋪路。當局已引入「監管沙盒」試點,並將推展至「監管沙盒X」,涵蓋跨境路線及載人飛行器應用。同時,保險業界亦着手開發針對低空經濟的保險產品,為行業建立更完整的風險保障機制。

  • 推動航天科技發展建設 支持太空經濟

在航天科技方面,香港積極參與國家「商業航天」戰略。政府已在「InnoHK」平台設立香港太空機械人與能源中心,支援嫦娥八號任務,並透過「創新及科技支援計劃特別徵集」撥款逾一億元支持六個大學研發項目。政府亦研究簡化低軌衞星牌照審批,並推動未來6G 應用;港投公司則會持續投資相關產業,助力香港在太空經濟分一杯羹。

施政報告2025|成立「培育人才」

政府一直重視青年發展,並計劃優化人才政策,吸引具備指定技能的專才來港,同時推動產學研人才流動,進一步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的集聚地。

  • 推動青年發展

在青年發展方面,政府將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為本地年輕人提供更多國際視野,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和國際會議。此外,亦會開展全新的「傳媒專題內地實習計劃」,深化「青年理財教育計劃」,並增設調解工作坊,讓青年認識及探索更多元的專業領域。與此同時,民青局會繼續推展內地及國際交流資助計劃,並鼓勵海外和內地青年來港交流。紀律部隊轄下的青少年制服團隊亦將加強舉辦相關活動,推動跨地域的青年互動。

  • 「青年驛站」促進多元交流及體驗

在硬件支持方面,改造自啟德社區隔離設施的「青年驛站」旅舍已投入試業,預計今年內正式開幕。未來五年間,該設施將舉辦約一百場涵蓋文化、藝術及運動等範疇的活動,促進本地與海外青年的交流。同時,柴灣青年廣場的全新互動空間,以及南昌「連青人網絡」的首階段實體平台,將於年底前落成,進一步拓展青年的活動及交流空間。

  • 建立人才庫

另一方面,政府在人才政策上亦見成效。自新一輪輸入人才措施推出以來,已有超過 23 萬名專才來港發展,其中「高才通計劃」的續簽率達 55%。這些高才多數從事創科和金融領域,收入水平普遍高於本地中位數,為香港帶來約每年 340 億元的經濟貢獻,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 1.2%。值得一提的是,七成新來港的人才年齡在 40 歲以下,有助紓緩人口老化壓力。近年香港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亦持續上升,兩年內躍升 12 位至全球第四,更位列亞太地區榜首,顯示政策方向正確,成效顯著。

為進一步強化人才培育與行業對接,政府將推出「產學創科人才交流計劃」,鼓勵大學教授深入參與企業研發,並邀請企業高管及技術專家參與教學和課程設計,加強產學研之間的聯動,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

施政報告2025|成立「便利交通出行」

  • 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運輸及物流局將於年底前公布《運輸策略藍圖》,勾劃未來香港運輸發展的方向和具體措施。當中包括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推展,首個啟德項目即將展開招標,而東九龍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相關項目亦預計於明年招標。為加快引進世界各地的新型集體運輸方案,政府亦會制定一套可適用於不同技術和營運商的規管框架,並計劃於明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 推廣自動駕駛車輛

同時,政府正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發展。去年已建立相關規管框架,今年將批出三個區域作測試,重點在於跨區運行及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目標是加速自動駕駛在香港實現無人化、規模化及商業化,並藉香港的平台優勢,協助業界拓展海外市場,特別是右軚市場。

  • 立法規管網約車

另一個市民關注的焦點是網約車監管問題,已困擾超過十一年。政府表示將決心解決,並爭取在本屆立法會休會前完成相關立法,以規管網約車服務,確保市民出行安全。

施政報告2025|成立「綠色低碳生活環境」

  • 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

政府積極推動綠色發展,致力將創科成果商品化及落地應用,當中包括支持市場發展換電型電動車及自動化換電站技術,鼓勵非政府機構建設區域供冷系統,以及加快現有建築物的減碳轉型,打造綠色科技示範基地。為完善電動車配套,政府已推出三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目標在2028年底前增設3,000支高速充電樁,並計劃釋出六幅用地發展高速充電站,同時安排巴士公司開放其充電設施,供其他車輛使用,進一步提升充電網絡的便利性。

  • 減廢回收「零廢堆填」

在減廢回收方面,香港近三年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持續下降,政府將繼續優化「綠在區區」服務時間和地點,支援住宅樓宇回收,並推動公共屋邨分類回收。今年會繼續增加智能廚餘回收桶及收集設施,推展公共屋邨「一座一桶」計劃。位於屯門I·PARK1的設施將於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並會在明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興建I·PARK2,以進一步提升「轉廢為能」的容量;同時,環保園內全港首間現代化循環再造紙漿生產設施,亦將於年底開始試運。

  • 共同建設粵港澳美麗灣區

此外,香港亦會積極參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一流的美麗灣區,以維港為核心,聯同大鵬灣與牛尾海,推動近岸污染防治、生態協同保護及岸灘整治,呼應《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美麗海灣建設目標。

《施政報告2025》聚焦人才培育、綠色科技、創科發展及智慧交通,旨在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抓緊 AI、低空經濟及航天等新興產業機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樞紐。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