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CEO--進擊的巨獸,新任 CEO 要靠全通路整合扭轉 Walmart 命運
本文作者林之晨,現為台灣 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暨合夥人,原文刊於作者網誌「Mr Jamie」
在「創業 CEO」系列,我們討論創業者如何教會自己,成為偉大的 CEO,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由這樣的人在領導。
創業講起來很酷,但我從來沒聽過任何東西,比我們正在嘗試的事情還要挑戰。如果你想要艱難的任務,試著拿一家我們這種規模的 52 年老店,然後改變它。
─Doug McMillon, CEO, Walmart
Forbes 近期刊出一篇 The man who’s reinventing Walmart,深入介紹了 Doug McMillon 這位去年初接掌 Walmart 的 CEO,他的崛起過程,以及他帶領這家全球營收最大企業的哲學。文章很長,但讀完之後感覺像是被拉出井外的青蛙一樣,茅塞頓開。
尤其在零售、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創業 CEO,更是該把這篇好好讀完,因為裡面詳述了 McMillon 計劃如何透過電商與全通路整合,改造年過半百的巨人 Walmart。而很快這些策略將會擴散到全球的零售商體系中,因此預先了解,就等於先知道了對手的下一步。
以下是我的重點筆記:
兼具戰時、平時特質的 CEO
前前手 Lee Scott 是這樣向 Walmart 董事會形容 McMillon:「他將會是繼創辦人 Sam 之後最棒的 CEO,他的世界觀,他對於 Walmart 處在那世界中結構的理解,他的年紀與青春對應到這個正在快速改變的世界,這些特質,我想都將給他更多能量去擁抱改變,而不僅是適應改變。」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在先前與 FB 領導團隊拜訪 Walmart 時,與 McMillon 相處頗久,看到了一個稀有的特質:「通常當你碰到領導人時,你會感覺到他專注在兩項事情的其中一項:執行現有的業務,或是創造新的成長方式。有趣的是,跟 Doug 相處下來,我發現他明顯兩者兼具,他的談話、他的問題在在顯示,他兩件事情同樣關心。」
去年被邀請加入 Walmart 董事會的 Instagram 創辦人 Kevin Systrom 則表示,McMillon 是一個極度優秀的聆聽者,當他跟你談話時,你會感受到他全神專注在你身上,腦中完全沒有在想下一個會議。這樣的特質,他極少在矽谷,或其他地方的 CEO 身上看到。
加快新陳代謝
整體來說,過去幾年 Walmart 的業績還是呈現微幅成長,每年三十億美金左右的淨利也相當穩定。有大公司工作經驗的人就知道,在這樣的溫水青蛙結構裡,大家是沒有危機意識的,光是要開啟改變都是困難的。因此 McMillion 一上台,先利用新官上任三把火,前 16 個月就實施了陣前換將、加碼投資電商、提高基本公司等多個變革,來加速公司的新陳代謝,企圖把矽谷的速度感帶進 Walmart。
大膽實驗,學習教訓
未來的零售,線上與線下勢必完全整合。為了在這個發展中奪得高地,McMillon 也領導 Walmart 大膽實驗。
文章中提到他們在總部附近建立了一個智慧得來速取貨站,消費者只要開著車過去,依據電腦指示把車停好,Walmart 員工就會從倉庫中推出他先前在網路上訂購的商品,幫他裝填入車,非常方便。
他們也正在全美 5 個城市嘗試透過 Walmart 店面去出貨電商訂單,還有面交卡車,讓市區上班族可以在下班路上,順路取得他們訂購的商品。
這些實驗理論上聽起來都很棒,但實作下去,往往不一定能如預期。McMillon 非常清楚這道理,他說他知道這些嘗試有很高機率不會成功,但他們會學到一些珍貴的數據與教訓。
同時間,這些實驗也能繼續刺激公司的新陳代謝速度。
誠心向基層學習
CEO 要找到好的 Mentors,但有的時候,這些人全都是功成名就的前輩。文章中說到,McMillion 去拜訪 Walmart 位在密西西比的一個物流中心,在哪裡,他跟著一位名為 Rickey Oliver 的司機走了一趟 3.5 小時的來回送貨之旅。旅途中,他傾聽了 Oliver 對 Walmart 與網站的回饋,並與他成為了好朋友。那之後,Oliver 說他每次寫 Email 給 McMillon,一定在幾分鐘內就得到回覆。
大力投資電商
過去三、四年來,Walmart 持續加碼電商,團隊人數從之前的 500 人,大幅增加至今日的 2,500 人,網站上商品數量,也從之前的 100 萬種,大幅增加到今日的 700 萬種,並計劃在年底突破 1,000 萬。今年春天,他們在全美四處的物流中心也啟動,每個都佔地 1 百萬平呎。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Walmart.com 長期是美國營業額第二的電商網站,但就像 McMillon 對 Oliver 承諾的一樣,他們將奮力把它做到第一。
全通路整合
但 McMillon 的策略並不只是數位化,電商化,他的真正策略,從上述的實驗可以發現,是全通路的整合,讓消費者自由的選擇線上、線下購物體驗,用送貨到府、自取,或是像過去一樣,在大賣場走道盡情挑選等方式,取得想要的商品。
保持飢渴
無論上任初期的這些嘗試是否成功,在變動越來越快的現在,Walmart 必須持續重新發明自己,才能保持長期的領先。為了時時提醒自己保持飢渴,在 McMillion 的手機上,他放了一份文件,記載了過去 50 年來,每 10 年的零售十強。這個名單提醒了他,今日的成功,不保證明日失敗。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想辦法 Hack 自己來保持飢渴的態度,值得學習。
以上,就是讀完 Forbes 文章我學到的重點,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攝影配AI 詮釋新記憶方式(黃岳永)
筆者是Insta360 X系列全景相機的忠實用戶,從ONE X到X2、X3,以至最新的X4、X5及超輕巧的X4 Air,每次一有新款推出,都急不及待買來試玩。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理大檢測橋樑系統 耗時縮半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創新「智慧橋樑檢測系統」,能夠精準識別橋面裂縫及肉眼難辨的潛藏結構問題,已於本地11座橋樑完成檢測。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空氣變食水|MIT研發空氣「震出」食水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發一項大氣集水技術,利用20kHz高頻超聲波機械振動,在短短2至7分鐘內,就能將大氣集水器吸附的水份,像「跳舞」被震出。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AI扮人類答問卷|99.8%審查過關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研究員韋斯活(Sean Westwood)研究發現,人工智能(AI)已能完整填寫網上問卷,並通過99.8%標準品質檢查,幾乎無法與真人區分。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UnitedXR Europe|20港企赴比利時參展XR博覽
由香港數碼娛樂協會主辦,生產力促進局擔任執行機構,並由文創產業發展處贊助的「世界XR產業博覽會歐洲2025」(UnitedXR Europe 2025)「香港館」昨舉行啟動禮。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AI教母李飛飛|人總能創職位 忠告勿偷懶或做壞事 毋懼科技重塑就業
人工智能(AI)熱潮今年席捲全球,若要選出一位承先啟後的代表人物,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Fei-Fei Li)榜上有名。
- Posted November 25, 2025
- 0
-
「港話通」伴市民邁進AI時代(方保僑)
香港的科技發展史較晚起步,曾一度落後於亞洲其他地區及中國內地城市。近年嶄新的創新科技,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AI)及本土語言模型,在本地及國際市場掀起浪潮,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生活的力量。
- Posted November 24,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