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用 我做決定(車品覺)
你試過信用卡逾期未還款嗎?如果我告訴你逾期還款三次以上,會影響你日後貸款的利息,你可能就不會輕易忘記還款了。信用分數一直是個黑盒子,人們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得到這樣的評分,得不到適時反饋的結果是我行我素,甚至自暴自棄。每一次我們悔不當初之時,心裏總會想:早知道就好了。
其實,眼下大部分的現實反饋都是滯後的:等體檢才知道「三高」,等失眠才知道喝太多咖啡,而這時候再彌補和改正可能已經晚了。未來,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早知道」一點嗎?再進一步看,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糾正錯誤的判斷和行為嗎?答案必然是肯定的。
現實中已有很好的例子,比如健康手環,即時地收集走路、休息、睡眠、心率等生活活動數據,讓我們更好地自律,更健康地生活。根據這些數據的反饋,可以馬上採取修正行動。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一家創新金融公司Credit Karma(CK),是一個打破「訊息黑盒子」的真實案例。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業務完全基於信用數據,繼而發展到繁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目前已有4000萬用戶,佔美國12%人口,非常可觀。在美國credit score信用分數至關重要,大至房屋貸款,小至租房租車,對一個人的信用判斷都強烈依賴信用分數,幾乎所有人對自己的信用分數都非常重視。
CK助用戶了解信用分數
CK是一個免費的個人信用分數管理平台,把曾經是信用機構和金融機構才能取得的信用數據透明化。在得到用戶授權的情況下,該公司從美國三大徵信局提取信用評分數據並提供給用戶,又在用戶的分數發生突變時及時通知。同時,幫助用戶理解影響其信用分數的關鍵因素,例如申請信用卡太多造成負面影響。這家公司還提供信用工具,例如信用分數模擬器,模擬發生某種個人金融行為對信用分數的影響。
在提供個人信用管理服務的基礎上,CK基於對個人信用數據的了解,進而發展為個人金融服務平台。該公司相信他們擁有足夠的數據來為用戶提供金融建議,當用戶的信用分數上升時理應獲得更低的利率,CK會在第一時間為用戶提供最佳的產品推薦,現已包括信用卡、貸款及保險等。
有趣的是,梵文karma可簡單翻譯為因果,這個因果可能是有延遲效應的(佛家叫「業」),當中可分為共業與自業,呼應於數據收集,便可解釋為個體反饋與集體反饋。信用評價與大環境的經濟氣候向來息息相關,大數據能給個人帶來的就是集體經驗的反饋。收集自己的健康數據,可以調節生活習慣,促進健康。若能導入類似人群的健康數據作比較分析,必然會得到更好的健康指導。我認為大數據的趨勢是運用集體智慧去優化個體的意願,這種互動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CK為例,人類與大數據之間的互動,將會加速變革很多傳統行業,使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多車品覺文章: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國泰創新轉型 風暴中起航(湛家揚博士)
2020年,國泰航空(00293)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全球邊境封閉,航班停頓,乘客運載量驟降至不足一成,收入亦大幅下滑。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指令技巧|對LLM指令愈粗魯 回答更準確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一項研究聲稱,大型語言模型(LLM)表現會受到指令措詞的態度影響,而且愈粗魯及不禮貌的指令,反而可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文章|網上生成文章 多過人類撰寫
美國搜尋引擎改良公司Graphite最近發表報告,評估人工智能(AI)生成文章在網上的普及程度,結果發現其數量已在去年11月超越人手撰寫的文章。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輟學創業|貝索斯:輟學後成功創業屬少數
現時愈來愈多「Z世代」選擇不讀大學而自行創業,甚至有人成為百萬富翁。財經雜誌《財富》報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提醒輟學成功的故事未必適合大部分人。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GPT將驗證年齡|12月全面實施 展示情色內容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社交平台X預告,旗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將於12月全面實施年齡驗證,但同時會真正「把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看待」,容許更多情色內容出現。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準備度指數|港企僅2%準備好用AI 低絕全球 思科調查30市場 13%公司已有藍圖
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發表2025年度《思科人工智能準備度指數》,調查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30個市場、26個產業的8000多位企業領袖。
- Posted October 16, 2025
- 0
-
AI引領無工作烏托邦?(車品覺)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
- Posted October 15,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