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辦公室共融社區 (陳春燕)
常說香港居住空間擠迫,其實辦公室同樣寸金尺土。年中就有調查指出,中環已超越倫敦西岸成為全球最昂貴的寫字樓市場。千禧年初,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首次出現,10年內全球的共享工作間數目攀升超過一百倍。近年Co-working Space在港亦愈趨普遍,最新加入的就有WeWork。
由Miguel McKelvey和Adam Neumann創辦的WeWork在短短6年間成為全球第四大的共用辦公室租賃業者。若果只是分享工作空間,這並非前所未見的新概念,他們的創新之處在於強調創造一個社區(Community)。最初負責室內設計的Miguel McKelvey直言:「無論是共用或傳統辦公室,今天工作空間的設計重點應該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才能夠提升創意、合作性和生產力。」這點從香港WeWork的設計亦可見一斑。
鼓勵分享
總共佔8層的共享工作間,每層均設有公共區域及大型茶水間外,頂樓還全數規劃成開放式社區樓層,既是舉辦研討會、工作坊、講座等各類活動的場地,也是人們休憩、互相認識的地方。亞太地區董事總經理Ole Ruch補充道:「鼓勵社區分享是我們的核心理念,而社區樓層正是為促進會員交流而設。因此我們的工作就是在大廈裏建立一個讓會員可合作及溝通的社區。」早前連大企業如滙豐銀行的300名數碼轉型團隊亦進駐WeWork,正是被新型辦公室的彈性及工作文化所吸引。
甫步入社區樓層,乍看之下會以為走進一間Café。寬敞開揚的Pantry用上墨綠作主題色,再綴以純白、淺啡,叫人聯想起本港電車與天星小輪的懷舊面貌。原來設計團隊以香港交通工具為創作靈感,迎合這片土地流動力高的形象。無獨有偶,天星小輪當年採用綠白色調,其實有上天下海、天海合一,融合維港的寓意。正好呼應WeWork所講的社區聯繫。
弧形吧枱、黑鐵木凳、圓形吊燈、鉚釘細節以至木地板均叫人想起船身設計。配搭刻意外露的天花及幾何木架裝飾,注入現在正流行的工業風格外,也貫徹WeWork一向摩登、都會的格調。延伸至遠處的卡座、梳化等閒座區,椅子造型同樣帶有小輪與電車座椅的影子,映襯窗外的維港景致,甚具香港味道。善用闊大的玻璃窗,會議室內的燈箱兩側分別有Make It及Happen的字眼,夜幕低垂時便可以透過玻璃反映看見完整的句子。這些細節和整個氛圍都是Ole Ruch最喜歡的地方。
明亮開揚
至於對Miguel McKelvey而言,一間Dream Office的先決條件是窗多、日光充足、景色優美。因此設計團隊把社區樓層安排於擁有開闊海景的頂層,又在窗旁擺放乒乓波枱、設置大型會議室,營造悠閒寫意的氛圍。多加留意的話,你還會發覺所有樓層的辦公室間隔都是通透的落地玻璃,整個空間十分明亮,同時大家可交流不斷。考慮到實際需要,各層亦設一人隔音電話間,確保商業機密不會外洩。電話間設計也別有心思,當你進入並關上門,門上的燈箱便會亮起,以免受人打擾。
融入本土
Ole Ruch和Miguel McKelvey又不約而同地說:「WeWork的另一個設計DNA是本土元素(Local Touch)。雖然我們不是本地人,但每次在一個地點開設共用工作空間,我們都會和當地設計師合作,在設計中糅合本土文化。」因此除了熟悉的木材物料、工業風格、彈性辦公室家具設計,銅鑼灣的WeWork還滲透香港各時期的色彩。以牆紙為例,舊船票、車票、廣告海報,以至密集式的屋邨景觀均成為設計靈感,為這個美國品牌添上香港特色。
設計團隊又特別找來不少香港的藝術家和設計師合作,包括了Cara To、Kristopher Ho、Bao Ho、Nelson Chow等,在各樓層的公共區域創作牆畫與藝術裝置。綠白馬賽克、霓虹燈牌、髮廊旋轉燈筒、九龍皇帝墨痕等元素增添濃厚的本地色彩,同時充滿玩味。
撰文:陳春燕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公平代碼拓新藍海(車品覺)
作為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專家,我一直關注在德國柏林創業的n8n,近日由Highland Europe領投,他們完成一輪頗具象徵意義的融資──5500萬歐羅B輪資金。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無線仿生手臂|義肢仿生臂 分離後仍能操控
英國機械人初創公司Open Bionics推出全球首款無線仿生手臂Hero,所有義肢產品均以3D列印製成。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Qwen3|阿里Qwen3懂深思亦可速答
阿里巴巴(09988)開源新一代通義千問模型Qwen3,包括兩個混合專家(MoE)模型及6個密集模型,參數範圍由6億到2350億不等,現可於人工智能(AI)開發平台Hugging Face,以及代碼託管平台GitHub下載。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搶飯碗|六成美國人料AI搶記者飯碗
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去年當地約一半成年人表示,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AI)將對人們獲知的新聞內容,產生非常負面(24%)或有些負面(26%)的影響。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量子競賽|微軟憂美量子競賽落後中國
微軟(Microsoft)今年2月發表拓撲量子處理器(QPU)Majorana 1,近日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在網誌撰文稱,「儘管大多數人認為美國仍佔據領先地位,但我們不能排除戰略意外的可能,中國或已與美國處於同等地位。」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AI引導輿論|人工智能引導輿論遠勝真人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團隊早前在社交媒體Reddit,在ChangeMyView子版論壇做一項社會實驗,測試人工智能(AI)在現實環境的說服力。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
-
ChatGPT網購助手|方便格價下單 標榜免費零廣告 搜尋電商化掀熱潮
繼美國人工智能(AI)搜尋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功能後,ChatGPT開發商OpenAI亦踏足電商市場,用戶可透過GPT-4o模型購買商品。
- Posted April 30,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