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醒目投資SMI 眼球追蹤兵家必爭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

SMI開發的眼球追蹤技術,可應用於VR及AR的車載系統上。(SMI 官方圖片)
蘋果公司日前宣布收購德國眼球追蹤技術商SensoMotoric Instruments(SMI),未有透露金額。SMI主力研發眼球追蹤科技(Eye Tracking Technology),有專家分析,蘋果希望把相關技術結合到擴增實境(AR)及虛擬實境(VR)產品。
融合AR及VR加強體驗
SMI於1991年由Winfried Teiwes成立,其發明的首個系統3D VOG獲歐洲及美國太空總署採用, 用以分析太空人在無重狀態下的眼球壓力反應。
及後,該公司把旗下的眼神經研究部門售予美國醫療集團Alcon, 並於2012年起研發眼球追蹤及VR技術,去年更為HTC製造Vive VR頭盔。
近日有外國媒體取得文件,指SMI的所有公司股份改由蘋果子公司Vineyard Capital Corporation全權持有。SMI的眼球追蹤技術應用廣泛,可用於汽車駕駛、運動訓練和神經科學等,並能在120Hz的速度下實時記錄軌跡,有助蘋果藉大數據了解用戶需要。
蘋果於本月初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中,為iOS作業系統追加「應用程式介面」(API)ARKit,鼓勵手機程式開發商進軍AR應用。此外又推出「Metal for VR」的圖像處理API,從而提高VR技術。專家認為,蘋果欲透過是次收購,把眼球追蹤技術融合到AR及VR產品,以加強用戶的使用體驗。
收集大量數據恐侵私隱
除了蘋果,近期不少大型科技公司也爭相收購眼球追蹤技術企業,有關行業前景似非常不俗。
Google去年10月收購初創Eyefluence,讓用戶藉移動眼球揀選程式介面,同樣混合了AR及VR技術。Eyefluence於2013年成立, 經過兩輪融資已獲2160萬美元。
Facebook旗下的Oculus亦於去年收購初創The Eye Tribe。該公司曾推出售價99美元的產品The Eye Tribe Tracker,只要在電腦裝上眼球追蹤裝置,毋須使用滑鼠也可控制電腦,令打機及閱讀更加方便。
The Eye Tribe在2011年成立, 過去共進行三輪融資,吸金3010萬美元。
專家表示,各大科技巨擘透過收購買起各種眼球追蹤技術,日後可收集大量相關數據,恐會侵犯用戶私隱。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穩定幣 拓可編程金錢未來(陳漢偉博士)
今年5月,香港《穩定幣條例》刊憲,成為全球嚴格監管法定穩定幣的地區之一。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立法,鞏固香港在受監管數碼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史上最大黑洞|質量達360億個太陽
當代天文學家突破性地從獅子座附近,發現一顆有史以來質量最大的黑洞,質量高達360億個太陽質量。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防AI作弊|招聘現場面試比例增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求職者開始以AI工具作弊,愈來愈多僱主「反璞歸真」,以現場面試考驗求職者是否擁有真材實料。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虛擬伴侶熱潮|虛擬伴侶App 全球下載破2億
科技媒體TechCrunch引述應用程式情報公司Appfigures數據,發現人工智能(AI)伴侶應用程式(App)正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已創造8200萬美元收入(約6.39億港元),年底有望突破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自我修復塑料|美研新塑料 遇高溫懂自我修復
美國得州農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一種新型複合塑料ATSP,在多次裂縫癒合循環測試後,確認這種新興的玻璃化聚合物,在攝氏160度高溫下,會發揮自我修復能力。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電腦節下周五開鑼|首設機械人區 滙聚逾200參展商 輝達谷歌剖析AI發展
「香港電腦通訊節2025」將下周五(22日)起,一連四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鑼。大會今年設立全新「機械人體驗區」(Robot Hub),讓市民即場操作機械人,屆時香港首個本土電動電單車品牌也會亮相。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什麼是Contextual Engineering,與Prompt Engineering有什麼不同?(吳壽冠)
當我們從新奇的聊天機器人,邁向需要高度可靠性與複雜度的企業級AI應用時,很快就會發現,僅僅依賴「說話的藝術」是遠遠不夠的。這正是「情境工程」(Contextual Engineering)崛起的原因——它不再只是教你如何提問,而是教你如何為AI建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