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銀彈戰 (報貝林籽妍)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要推動無現金支付城市,除了技術層面,消費場景亦要配合。(新華社資料圖片)
今年新春,多個電子支付App向本地用戶大派利是,爭奪市場,有年宵攤位亦接受電子付款,鼓勵中外旅客購物。《信報》StartupBeat請來報貝(CamClaim)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林籽妍,一起探討有關方面最新動向,以及為企業及消費者帶來的改變。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林籽妍 報貝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尹:CamClaim今年在年宵市場推廣電子支付,可以分享一下計劃詳情嗎?
林:我們提供多部電子支付終端機予維園年宵的小食攤檔使用,顧客可透過銀聯卡電子付款,不論Apple Pay、插卡、刷卡,或銀聯雲閃付二維碼(QR Code)都適用。同時,終端機亦支援Samsung Pay、Android Pay、小米Pay,甚至華為Pay等,全港有「銀聯」標誌的卡也支援相關服務。
二維碼主攻低消費群
尹:可否談談銀聯卡在香港的普及程度?
林:銀聯在香港的發卡量已達2000萬張,即平均每名港人有兩張或以上,當中包括信用卡及銀行卡。這兩種卡都能作消費之用,而且全球通行。銀聯集團與不同手機支付工具合作,可用銀聯卡綁定Apple Pay,適合12歲以上人士使用。未持有信用卡的話,例如低收入或外籍人士,亦能使用此服務。
現時,香港正在打「電子支付三國戰」,支付寶、微信及銀聯等均是主力。以上3間公司在本港都有不同支付場景,除了有利推進智慧城市,亦可培養市民使用習慣。
尹:近期攻港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均是內地人慣用的工具;相反,港人比較常用八達通,手機支付多數使用Apple Pay及Samsung Pay等。如今銀聯卡再結合這些工具,是否較符合港人口味?
林:要用二維碼方式支付,就要先把手機解鎖,再開啟相關應用程式,其後掃二維碼,整個過程要花一段時間,並非太趕急不妨使用。如果要「秒殺」,當然Apple Pay會較方便。整體而言,二維碼支付方式集中在低消費場景;Apple Pay或實體卡支付,較常出現在高消費項目。

林籽妍(左)認為,必須降低商戶的電子支付成本,才能令中小企受惠;旁為尹思哲。
商戶暫難即日清算
尹:Apple Pay等手機支付工具或涉及較高的手續費,二維碼雖然操作麻煩,但入場費似乎較低。商戶採用上述支付方式時,其收款時間是否也有差別?
林:在香港,不論用哪一種電子支付,商戶無法即時到賬。目前的清算時間大約是T+1至T+2之間(一至兩個工作天後),視乎銀行操作而有所不同。有商戶用POS(Point of Sales)機,最後花了T+30、T+45才到賬 ﹔我聽過最誇張的例子,要苦等T+90,差不多要3個月時間才收到款項。
尹:你們早前已在的士行業,推出銀聯電子支付,現正測試及收集數據。今次進軍年宵市場,未來還有什麼場景適合試行有關服務?
林:香港目前僅有大型連鎖茶餐廳、快餐店接受電子支付,有很多商舖維持只收現金。我們日後考慮在小型食肆推行,以便在不同範疇收集數據。始終電子支付不應該針對個別行業或場景,而是整個智慧城市不可或缺一部分。
其實不少中小企有意提供電子支付,惟入場門檻普遍較高,他們不願或無法負擔手續費。我們希望首先降低成本,包括硬件、系統及結算等費用,未來多與企業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後,再協助推出新服務;加上本地有不少零售行業,我認為流動支付方案不應只限於「畀錢、收錢」,而是如何藉此增加生意額。舉例說,有茶餐廳使用我們的POS機後,無論「落單、入單、收錢」均可一機搞掂;員工落力推銷後能即時收佣金,夥計及老闆也會感到開心。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ESG創造價值 不只是合規(湛家揚博士)
香港ESG生態系統正逐步發展,惟中小企仍面對資源有限、技術門檻高等挑戰。對中小企而言,ESG往往被視為額外負擔,因在現實經濟壓力下,企業首要目標是生存。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量子運算突破|英開發首台矽基量子電腦
英國量子運算企業Quantum Motion(QM),日前向英國國家量子運算中心(NQCC),交付業界首台使用可量產300毫米矽CMOS晶圓技術的全棧式量子電腦。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人才缺口|全球網安人才缺480萬增兩成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聯合多家人工智能(AI)、網絡安全企業或組織,發表最新一份《AI時代網絡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宗教App|設AI訴心聲勁吸金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人工智能(AI)技術正促進「信仰科技」發展,許多宗教應用程式(App)配置AI聊天機械人,不僅吸引大量用戶訂閱,甚至成功吸引外部投資。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谷歌AP2|釐清AI代理交易責任
美國科技巨擘Google早前宣布推出Agent Payments Protocol(AP2),旨在為人工智能(AI)代理間的交易行為,建立安全、透明且可驗證的開源協定。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ChatGPT年齡預測系統|確保滿18歲 若未成年有企圖自殺 聯絡家長警方
一對美國夫婦上月入稟三藩市高等法院,指控ChatGPT開發商OpenAI及其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導致其16歲的兒子雷恩(Adam Raine)今年4月自殺身亡。
- Posted September 18, 2025
- 0
-
施政報告2025懶人包|有關創科重點內容總覽
香港2025年施政報告經已公布!如果你不想錯過創科重點,EJ Tech為你整理了一份懶人包,讓你迅速掌握施政報告關於創科發展的主要內容,能幫助你輕鬆了解最新的政策動向。
- Posted September 1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