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X火星船明年試飛 移民衝出地球一小步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馬斯克揚言,2024年再發射4艘飛船,把首批人類送上火星。(Space X 網上圖片)
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致力向火星進發,其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SXSW科技業周年大會上透露,該公司正研發首架太空飛船,預期明年中展開「快閃」旅程,以測試升空及回降技術,終極目標是協助人類移民火星。
Space X去年9月披露超重型運載火箭BFR詳情,該裝置高106米,直徑9米,配備37枚Raptor猛禽引擎,以液態甲烷與液態氧作為燃料,發射至近地軌道(LEO)可載重150公噸,被視為「重型獵鷹」(Falcon Heavy)後最佳的運載火箭。
目標2024載人登陸
BFR雖為征服火星而設計,但亦適用於建設月球基地,或接駁國際太空站(ISS)﹔其飛行時速2.7萬公里,若當作洲際運輸工具,從倫敦飛至香港只需約34分鐘。每次發射成本約700萬美元(約5460萬港元),推進器可全部回收重用,令往返宇宙的成本大減。
至於火星任務的時間表,馬斯克在去年的國際航空大會(IAC)揚言,2022年首先派遣兩艘貨運飛船登陸,2024年再發射4艘飛船(載人及運貨各兩艘),把首批人類送上火星,探索該星球的水源,惟過程將非常凶險,太空人或因此性命不保。

Space X開發的液態氧儲存缸,可用於BFR超重型運載火箭上。(網上圖片)
馬斯克料掀創業潮
成功扎根火星後,下一步是部署各種基建,例如空氣淨化器、太陽能發電廠、推進燃料工廠,以及食物種植場等,以滿足人類基本生存條件。馬斯克預料,火星之後將掀起一股創業潮,不論鑄鐵廠、薄餅店及夜總會等,均會呈爆炸性增長。
馬斯克強調,火星作為人類的殖民地,不會成為「有錢人的逃生艙」。該星球屆時或會成立一個民主國度,遇到重大問題時,人人有權投票,藉此尋求共識。他估計,一旦SpaceX首飛成功,其他國家及公司都會仿效,爭相往火星發展。

成功扎根火星後,下一步是部署各種基建,以滿足人類基本生存條件。(Space X 網上圖片)
[ English Version ]
SpaceX Mars ship could be ready for short flights in 2019: Musk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海外購物節大戰 跨國網速決勝負(林國誠)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對港人來說,早已不只是外國的購物節,而是一場跨時區、跨國界的「網速大考」。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AI教父訪談|職位淘汰遠快過創造
有「人工智能(AI)教父」之稱的辛頓(Geoffrey Hinton)近日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與美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對談,主題為「人工智能的承諾與危險」。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本地科研成果|浸大發現石斛能美白抗衰老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講座教授張宏杰及其研究團隊,從兩種蘭科植物「鐵皮石斛」及「金釵石斛」,發現了天然美白及抗衰老化合物「二氫白藜蘆醇」,具有抗氧化和抑制黑色素的功能。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蚊嘴3D打印|蚊刺針製3D打印噴嘴 成本銳減
高解像度3D打印機的噴嘴價格昂貴,現時坊間符合這種規格的產品,主要由塑膠或金屬製成,據報每件成本約80美元(約624港元)。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華AI科企|估值較美企低 獲澳資青睞
美國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領域的創投交易金額,自2023年以來增長超過4倍,2025年以來已突破1600億美元(約1.24萬億港元);反觀中國同類交易額僅約100億美元,稍高於2023年的92.4億美元,幾乎沒有增長。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Deel調查報告|七成港企謀3年內減聘初級職員 68%整合AI至工作流程 領先亞太
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平台Deel昨發表《AI重塑未來工作:香港及全球勞動力轉型調查報告》,研究委託國際數據公司(IDC)於今年9月進行,由來自香港在內的全球22個市場、5500位商業領袖參與。
- Posted November 28, 2025
- 0
-
家用機械人能取代外傭?(鄧淑明博士)
這陣子周遭都有朋友談論人形機械人的發展,有朋友正計劃訂購一部家用人形機械人取代外傭,問我是否可行。
- Posted November 27,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