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程式有讚有彈 (Innopage 李勁華)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近日港府批出452萬港元,來開發單一手機App,惹來坊間熱論。(政府新聞處圖片)
近日創投界其中一個熱門話題是「創科生活基金」向一個八段錦App(應用程式)撥出452萬元資助額,有人質疑開發成本太高,但有支持者說軟件有助減輕老人孤獨感,物有所值。《信報》StartupBeat請來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公司Innopage創辦人李勁華(Keith),分享人工智能手機軟件的開發成本一般是如何計算的。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李勁華 Innopage創辦人
尹:這個八段錦App聲稱可運用人工智能(AI)配合「機器學習技術」,分析運動過程的表現,它能夠如師傅般指導用戶嗎?
李:AI的意思是它擁有智慧,可透過「機器學習」得悉用戶動作有否進步,並指導怎樣可做得更好,令用戶的八段錦功夫慢慢增值,AI亦會學到更多,做到一同成長。據我所知,不少大學現在都研究如何以AI配合運動。
擁有權誰屬未定案
尹:使用八段錦App的人士以長者居多;開發商除了教學,也打算加設交友網絡功能,以便用戶跟親友互動,彼此激勵練習。你覺得有用嗎?
李:程式標榜「減輕老人孤獨感」,但我認為「交友」只是輔助性質,並非主要賣點。說到底,在公園認識朋友有效?還是透過App交友更好?長者若要在App交朋友,須打字或錄音。至於與家人朋友互動,彼此激勵,其實是把學習八段錦遊戲化,亦即所謂的「Gamification」。
尹:在政府撥款資助下,開發商研發的知識產權應該歸誰擁有?
李:現時「創科生活基金」似乎未有清晰指引,列明知識產權誰屬。問題是基金能否用來研發一些日後用作出售的技術,畢竟這是納稅人的錢,如果與其他商業客戶合作,事前必須妥善列明項目衍生的技術並不屬於該客戶,只是開發商把技術版權出租而已。

李勁華(左一)強調,程式開發涉及大量成本,例如知識產權授權和市場推廣費用等﹔旁為尹思哲。(資料圖片)
尹:撥款金額引起熱議,意見並非一面倒。有支持者提到預算其實不多,以開發時間3年計算,不計其他成本,程式設計員每人月薪4萬元,亦只能聘請3人,你有何看法?
李:App的好處是用戶人數理論上不設上限,就連已移民外國的長者甚至外國人都可使用,有助把八段錦發揚光大到其他地區。然而,當中的「虛擬師傅」威力有多大?難道看着電話就能學習八段錦?
不過,程式需要硬件配合,正如近萬元的手機與千元級數的手機,規格亦有差別。一般長者的手機都不會太高階,其鏡頭及感測能力可以準確偵測動作嗎?這些都令資助金額受到質疑。
或需高端手機配合
尹:綜觀各種因素,如果你是商業客戶或是批核基金的負責人,你認為452萬元的開發成本合理嗎?
李:我會先了解一下相關程式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要達到什麼目的?用科技或App是否最有效的方法?其後才決定是否要開發軟件。例如欲加強長者之間溝通,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其實不止一條途徑,亦可找師傅開班。不妨比較一下開班與做App,哪個方案令更多人受惠?
該程式需開發3年,不是即時見效;屆時手機App是否依然流行?我不確定。寫App的好處在於成本固定,只要做好平台,無論有多少用戶,成本都是一樣。相反,開班授課的成本經常變動,愈多人參加所需資源愈多,例如場地及師傅等。
租用技術節省成本
尹:開發一個App的成本,又應該如何評估?
李:開發一個程式,既需有經驗的專才,亦要新晉的人員,例如一個資深開發者,隨時要帶3個新人,薪金各有不同。
以這個「八段錦」項目為例,如果有些複雜的技術已經存在,開發者選擇租用其技術,雖然要支付一些版權費用,卻可以縮短開發時間,變相節省成本,若考慮到宣傳費用,其實頗划算。
相反,如果開發資金全部用於研發用途,那就較為危險了。因研發不一定成功,或要經歷多次失敗,最終可能無法推出。
如這是商業研發項目,由老闆一方付費,我認為絕對是好事。不過,「創科生活基金」的預算有限,不能無限追加資金,假如研發未如理想,有些成功,有些失敗,就可能無法達致預期的目標。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完整訪問視頻,請上http://startupbeat.hkej.com觀看。
[ English Version ]
Innopage founder on how to valuate an app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創新引擎推動變革(車品覺)
人工智能(AI)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革命性的技術之一。然而,當前關於AI的討論,往往局限其作為勞動力替代工具的角色,而忽視更深層次的潛力。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廣告|可口可樂再用AI生成新廣告
美國可口可樂(Coca-Cola)早於去年聖誕,已嘗試以人工智能(AI)製作宣傳片,但由於其效果及損害就業等理由,遭創意專業人士批評。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投資|企業年底放慢投資人工智能
現時不少企業爭相將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融入客戶服務到供應鏈管理等各個環節,但據新聞媒體Business Insider報道,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最新一份報告提到,企業在AI領域的投資將在2025年底放緩。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論文泛濫|學術網arXiv拒收
現時不少重大的科學發現,在完成同儕審查流程,並發表於其他同行評審期刊前,學者可上傳最新研究的PDF檔案,在預印本出版平台arXiv供公眾查閱。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雪景三格圖|美圖App秒變雪地主角爆紅
近日網民流行在社交媒體,分享人工智能(AI)雪景三格圖,畫面恍如置身日本北海道,唯美照原來背後由「美圖秀秀」應用程式(App)製作,操作過程相當簡單。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AI歌手|美唱片商2340萬簽約AI歌手
近日一位AI歌手莫奈(Xania Monet)首度打進美國權威音樂雜誌Billboard電台排行榜,據報已經跟美國唱片公司Hallwood Media,簽下一份價值約300萬美元(約2340萬港元)的合約。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
Grok突嚴審色情內容 惹用戶不滿 最初以「辛辣」招徠 政策朝令夕改(郝本尼)
富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生成式人工智能(AI)產品Grok,素以自由不設限着稱,但過去一個月間,其成人內容過濾政策經歷了一系列快速且不透明的調整,導致用戶強烈反彈。
- Posted November 5, 2025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