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驕子改革教育思維 回國創洋葱數學 AI助學生開竅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電子教學是「2018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熱門討論話題之一。(官方圖片)
「2018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昨天於成都開幕,演講嘉賓除了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攜程網副董事長兼聯合創辦人范敏等重量級人馬,亦有不少新一代初創者,於芸芸科技範疇中,電子教育可謂熱門範疇之一。
現年不過30歲的「海歸派」楊臨風,在2013年創立的「洋葱數學」,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影片和練習,以一個較具趣味性的方式,在網上教授學生課本知識,讓同學更加主動學習,亦有運用機器學習技術,透過監察學生觀看動畫影片時的習性(例如看到哪裏就停止觀看等),了解學生的程度、對哪些課題格外感到興趣等,從而提供相應的補充練習。
年初C輪融資吸逾億
「我們有50萬名用戶是以教師身份註冊,跟老師和學校都有B2B方面的合作,但最大的用戶來源是學生自己(即B2C),內地差不多每一所初中都有我的用戶。」
楊臨風在會場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公司剛於本年初完成C輪融資共1.2億元人民幣(約1.36億港元),領投方包括騰訊(00700)和聯想(00992)旗下的君聯資本,已成為全中國最大的中小學理科在線學習平台之一。
「一開始都是靠融資,至今融資了3億元人民幣,今年應該可以收支平衡。」楊臨風沒透露太多資料,但對教育卻滔滔不絕。求學時期的他,可謂天之驕子,更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效力過顧問公司一陣子,之後夥拍同樣是海歸派的拍檔朱若辰創業。
記者問他是否因為曾經放洋,故想把外國着重思考、不重背誦的教育模式帶回祖家,「教育的本質最終是讓人類學習到知識,但國外和國內,學習方式都有好與不好。我們追求的,是對學生平均而言最好的那一套。(放洋經歷)會有一些關連,但沒你想像的那麼大。」
楊臨風表示,外國的教育讓人有更多機會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也會接觸到很多做不同事情的人,「當你有機會做很多事情,但你還是想做某一件事,那就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楊認為,內地農村硬件非常好,但教師卻似「廣播員」,着重單向教學。(陳子健攝)
平價複製優質教育
對楊臨風而言,「真正想做」的就是教育。原來他跟朱若辰早於赴美升學前便認識,有趣的是二人都對教育這課題格外感興趣,經常理性討論(或幻想),如果自己可以某個特殊方式學習某個學科,學習過程應該更愉快。
赴美後兩人保持聯絡,更一同抽時間回國,在農村「支教」(支援落後地區鄉鎮中小學校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外間的人都以為,內地的農村學校都很破,其實不然,村校的硬件非常好。但是,老師跟學生的互動沒進步過,好的老師都不會跑到農村。」
楊甚至以「廣播員」形容教師,認為他們單向教授自己想教的,而學生只能被動的全盤接收,「好老師太少、學生學習體驗太差。我覺得關鍵是,將優質的教育,能自動化、可複製、低成本的做出來,帶給每個學生,家長也不用擔心好老師僧多粥少。」

洋葱數學曾到農村支教,楊臨風慨嘆,「好老師太少、學生學習體驗太差。」(網上圖片)
目標追加更多學科
在哈佛主修電腦科學的他,認為科技可助教育「從人服務人的過程中解放出來」,「AI、動畫,讓學生從不愛學習,變成自己主動學習。而老師的角色,則變成教練和導演,引領學生探究和討論。老師不會失業,跟機器有明顯的分工。」
洋葱數學專攻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的數學和物理兩個學科,「不把這些現有的科目搞定,學生就沒辦法去學習其他更感興趣的東西或新的領域,那可以是工程、攝影;也沒有時間去閱讀和做生涯規劃。」
楊臨風補充說,追加更多學科是他和團隊一向的目標,但奈何所需的時間和資源非常多,惟有逐步實行。
談到維持營運,洋葱數學主要向學校和學生家長收費。其中B2C方面,部分內容供學生免費使用,惟一些進階的內容和輔導則收年費(大約每年488元人民幣)。當教學成為一門賺大錢的產業,楊臨風強調自己並非因看準商機而創業,又表示教育供求穩定,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發展)會比較慢,但行業不會有很大波動。」

洋葱數學今年2月獲得C輪融資,累計籌得約3億元人民幣。(網上圖片)

「洋葱數學」運用機器學習技術,透過監察學生觀看動畫影片時的習性,了解學生的程度、對哪些課題格外感到興趣等。(網上圖片)
陳子健.成都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跨境支付通 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方保僑)
隨着「跨境支付通」正式啟動,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互聯互通邁入全新階段。這項由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共同推動的快速支付系統對接,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為香港的經濟、民生,乃至國際金融地位注入強勁動力,這場金融變革,正悄然改寫規則。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代理|職場AI代理尚處起步階段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發布名為「AI at Work」的調查報告,在今年5月13日至6月4日期間訪問全球10635名公司員工,涵蓋收入少於5億美元至超過50億美元的公司。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時代|全球6億人每天使用AI
美國風投Menlo Ventures發表首份《2025年:消費者人工智能》報告,於2025年4月向5000多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61%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曾使用人工智能(AI),更有近五分一(19%)受訪者每天都會使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紅帽|新系統助企業擁專屬AI
為回應市場相關需求,美國軟件供應商紅帽(Red Hat)提出一套完整的AI解決方案組合,強調以開源為基礎,協助企業可控、安全且高效地採用AI。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盛博香港|拉攏歐日建產鏈 勝過自給自足
林清源承認,中國製半導體產品單件效能較低、價格較高,在國際市場上較欠缺競爭力,主要限於國內市場使用。但縱使在半導體製造相對落後,也能在其他技術追求創新,逐步縮小與海外大廠的差距,例如華為最近透過堆疊多晶片與優化架構設計,推出理論上綜合算力超出輝達(Nvidia)方案的CloudMatrix CM384超節點。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國產EUV光刻將面世 封鎖倒逼自主創新
為降低對海外技術的依賴,中國須分散供應鏈風險,提升自主研發的能力,為交付國產光刻機鋪路。本報專訪盛博香港(Bernstein)董事經理、高級分析師林清源,拆解國產替代的技術路線,分析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動向。
- Posted June 30, 2025
- 0
-
AI多模型協作 智慧軍師在握(林國誠)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正從單一模型主導的時代,邁向多模型協作的新紀元,Perplexity Pro便是代表之一。
- Posted June 27,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