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測建築結構 (維視拍辛子雋 )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辛子雋指出,過往分析一幢樓宇結構或需時一個月;若改用無人機,時間可縮短至一兩星期完成。(維視拍網上圖片)
近年本港多宗基建工程均爆出施工失誤問題;而部分舊建築物日漸老化,亦令人質疑結構是否安全。今次《信報》StartupBeat請來RaSpect(維視拍)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辛子雋,分享如何利用無人機,配合紅外線、超聲波及影像比對,分析建築物外牆與內部結構是否穩妥。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辛)辛子雋 維視拍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
朱:為何有志成立無人機初創?可否講解現時的業務發展?
辛:我曾是國泰航空(00293)創新中心的創始成員之一,專責飛機檢測工作。當時我們已聯同技術公司開發無人機技術,實時偵測飛機外殼狀況。有關技術曾於本港、台北及米蘭機場試驗,成效相當不俗。
有見建築業界對人工智能(AI)、無人機等技術需求殷切,我在2017年成立維視拍,現時團隊約有10人,專注AI建築預警檢測;至今業務覆蓋本港、上海、波士頓與土耳其,客戶包括發展商、政府、物業管理和工程機構。
自動採數據省逾半時間
以往測量師及工程師需定期前往工地採集數據,多角度拍照記錄建築實況,再把影像作分類、編輯與分析。現時透過無人機技術,以機械技術替代吊臂,全自動、全方位採集不同數據;另配合AI演算法、地面座標,比以往更全面分析結構安全。
建築物外牆方面,通過無人機內置的紅外線(Infrared)、超聲波(Ultrasonic)、影像分析(Video Analytics)等技術,可實時偵測外牆是否穩妥;內部方面,物聯網檢測設備亦能有效偵測升降機、扶手電梯等的安全性。
朱:傳統測量師憑肉眼分析建築結構,你認為AI能擔當什麼角色?
辛:現時的AI、無人機技術,主要是輔助建築業界,提升其安全檢測水平,最少可節省逾半的成本及時間。以一幢高層建築物為例,單是數據分析動輒花一個月時間,若利用無人機記錄數據,加上紅外線、可視化分析(Visual Analytics)、雲計算等技術,整個工序得以簡化,最快一至兩星期即可完成。
朱:近年本港多項基建出現沉降現象,去年颱風山竹亦衝擊私人樓宇,你認為有何應對方法?
辛:沉降方面,當局可採用無人機技術,通過光學雷達(LiDAR),定期作土地測量(Land Survey)及工程進度監測(Progress Monitoring)。假設一平方公里工地,經無人機掃描後,在每一個數據點(Data Point)設有座標;若定期掃描加以比對,就能獲悉哪些數據點隨着時間遷移有偏差,及早發現沉降問題。
過往一年的颱風事件,促使業界高度關注樓宇安全。不少發展商與物業管理公司亦有諮詢我們的意見,協助跟進玻璃幕牆檢測。通過無人機感應技術,以及數值模型(Digital Model),團隊能得知幕牆當前圖則跟原本是否存在出入;若發現玻璃窗有移位,我們會立刻通知發展商,讓對方獲悉物業的潛在風險。

維視拍利用無人機,以紅外線、超聲波等採集建築外牆資料(小圖),再配合人工智能分析數據。(維視拍網上圖片)
夥阿里商湯科技園合作
朱:公司如何促成阿里巴巴及商湯科技的合作關係?
辛:去年10月,公司加入由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商湯科技和香港科技園公司共同成立的創業加速器「香港人工智能實驗室」(HKAI Lab)計劃,除了獲阿里巴巴注資,商湯亦提供技術支援(例如AI訓練),協助團隊製作模型等。此外,科技園亦給予商業與投資配對支援,加上房地產科技(PropTech)具一定市場潛力,在各項因素推動下,就促成有關投資合作。
規管及私隱均值得關注
朱:無人機技術發展方面,你認為未來有何機遇及挑戰?
辛:無人機市場雖小,未來機遇卻龐大,亦跟智慧城市有密切關係。公司現正研發建築神經系統,即通過物聯網(IoT)技術,實時偵測建築物的內外結構。終極目標是建立儀錶板,日後只要藉系統地圖,便可飽覽整座大廈的結構情況。
現時無人機在技術上,已能自行充電、飛行和執行任務。首先,法例監管方面,例如本港、新加坡等人煙稠密城市,無人機飛行是否安全?第二是私隱問題,無人機的拍攝功能,會否侵犯市民私隱?上述議題均值得關注。
業界如何合法、有秩序地使用無人機,需致力平衡安全、規管與私隱等問題,才能使技術獲有效發展,讓社會把握機遇及進步。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兩大自駕方案再掀優劣之爭(方保僑)
近期,全球電動車生產商及車迷紛紛關注字節跳動旗下一間汽車內容平台「懂車帝」舉辦的一場自駕實地測試。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ChatGPT洩用戶對話|經搜尋器曝光
近日有人發現,如果過濾Google、Bing及其他搜尋引擎,只包含來自搜尋「https://chatgpt.com/share」的網址結果,便有機會找到陌生用戶與ChatGPT的對話。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AI奇點|AI翻譯能力料5年內超越人類
當人工智能(AI)或其他技術,快速發展到超越人類智能的臨界點,導致技術進步速度變得不可預測,甚至人類無法完全控制或理解時,就開始進入「奇點」(Singularity)的關鍵時刻。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AI削信任度|32%求職者憂AI拖累搵工
美國研究機構Gartner指出,人工智能(AI)的出現,加劇僱主與求職者的不信任,包括招募人員也開始擔心欺詐行為。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Figma上市|超額認購40倍 證UI未死
美國設計軟件初創Figma上周四首次公開招股(IPO),每股定價33美元,結果超額認購達40倍,首日開盤報85美元,收市勁升約2.5倍至115.5美元,市值突破500億美元。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基層生迎AI時代 |毋懼輸在起跑線 「補天」義師支援 拓創新自學模式
近年有不少學校與教育機構,積極探索運用人工智能(AI)優化學習體驗,但對於基層學生而言,能否以有限資源學習AI?
- Posted August 4, 2025
- 0
-
摺疊手機配合AI才成絕配(林國誠)
近日,多款旗艦級摺疊手機接連登場,包括Samsung Galaxy Z Fold7、OPPO Find N5、vivo X Fold5及HONOR Magic V5等。
- Posted August 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