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避疫推手遊消費 (創夢天地高煉惇)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高煉惇預期,未來有更多國產自家遊戲推至海外。(信報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由年初開始擴散全國,停工停市嚴重打擊經濟,惟手遊等股份則受惠疫情而飆升,市民留在家避疫,帶動手遊用戶量增長。今次請來創夢天地(01119)聯合創辦人兼總裁高煉惇,探討疫情下的行業市況,並分享如何以數據分析玩家習慣轉變。
主持:(朱)朱美俞《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高)高煉惇_創夢天地聯合創辦人兼總裁
朱:為避免疫情快速擴散,內地設立專線舉報群眾活動。對於公司業務增長有否影響?
高:受新冠肺炎影響,深圳及重災區武漢等地,其街道以至整個社會氛圍較過往冷清。不少內地市民無法外出,部分須自我隔離,甚至房間隔離;市民留在家中不是看短片,就是玩遊戲;我認為這對任何互聯網公司業務皆有一定增長。以創夢天地為例,疫情期間,用戶無論於「同時在線」、「單日在線」,甚至使用率方面亦有上升。據了解,武漢以至湖北省用戶量,較其他城市明顯有較大增幅。

市民在肺炎疫情下,家中不是看短片,就是打機消磨時間。(信報資料圖片)
電競方面,公司旨在藉線下實體店聚集人流,而非增加收入;另以加盟形式擴大發展規模,投放於有關領域的資源相對少。電競業務於疫症期間,其增長幅度較小,惟未至於虧損。不少廣告商擔心疫情期間,產品難以銷售,故減少投資電競廣告;至於電競遊戲及直播方面,參與及觀看人數卻增加。
自家遊戲反攻海外
朱:公司自2009年成立至今,用戶習慣及需求有何轉變?
高:首先,由2009年至2019年這10年間,用戶遊戲品味的成熟度不斷提高。在2009年,一般玩家不知自己有何需求,遊戲公司提供什麼遊戲,他們就照樣玩,恍如小朋友有玩具就玩一般。
時至今日,我形容當年這班玩家,就好像已成長至11至12歲的青少年。他們仍受市場推廣及朋輩影響,不過亦開始發展出個人品味,例如鍾情「三消遊戲」(消除類遊戲,通過配對消除取勝)或特定遊戲;當市場愈趨成熟,玩家細分市場品味,其趨勢隨之加劇。

內地遊戲質量提高不少,以創夢天地代理的《夢幻花園》為例,均擁有內地知識產權。(創夢天地圖片)
第二,當智能手機市場於內地漸趨普及,也令手遊迅速發展。公司創辦早期,玩家可能從沒玩過手遊及PC遊戲;PC與手遊合作相對較少,惟最近兩年,繼《王者榮耀》及《絕地求生》後,騰訊(00700)新推出的《使命召喚》(CODM)讓不少由PC級大作轉為手遊版,這亦是未來趨勢。
第三,現時內地遊戲質量提高不少,在全球市場佔一席位,引領整個行業發展。以公司代理的《夢幻花園》、《夢幻家園》為例,均擁有內地知識產權(IP),料未來有更多國產自家遊戲,能陸續推至海外市場。
朱:玩家口味趨成熟,公司產品及服務有何對策?
高:創夢天地早期為純遊戲代理公司,包括代理《水果忍者》、《憤怒鳥》等知名海外遊戲;至今已有接近一半遊戲收入,源自自家開發的遊戲。團隊早期把海外遊戲發行至內地,現時已能把自家遊戲,例如《魔力寶貝》等,推廣港台澳等地區。除了早期付費下載代理遊戲外,目前已加入付費點、月費制等計劃。遊戲類別方面,專注休閒遊戲、角色扮演遊戲(RPG)、模擬遊戲(SLG)等。

創夢天地目前已加入付費點、月費制等計劃。(創夢天地圖片)
朱:代理遊戲為公司發展主線之一,跟廠商合作遇到什麼困難,如何提升行業競爭力?
高:2009年至2012年間,海外遊戲商仍認為,毋須進軍內地市場。自2013年起,海外手遊發展放緩,不少廠商開始看到內地手遊發展不俗,紛紛進駐國內市場。時至2018年,內地推行遊戲版號審批政策;近日更有報道指出,當局要求蘋果中國上架的遊戲,都須持有遊戲版號;變相令海外廠商進軍內地市場變得艱難,單計版號已是一大問題。
數據檢視消費行為
至於代理海外遊戲,公司主要考慮遊戲玩法、 內容和介面是否適合中國玩家。例如數年前在港流行的轉珠遊戲,在內地多次證實不可行。

高煉惇認為,針對用戶行為推出的新服務,對公司而言更具競爭性。(創夢天地圖片)
現時用家玩的,不是產品(Product),而是服務(Service)。不是設定某款遊戲為600元,用戶喜歡就買,而是發行商提供優質服務,吸引玩家持續課金。對公司而言,針對用戶行為推出的新服務,更具競爭性。
每間遊戲發行公司都會以大數據等科技,分析用戶消費行為,了解其憂慮或偏好。例如新玩家於首天登記後,於第二天、第七天、第90天,以至第365天,有否仍在登錄遊戲,這是相當重要的指標。若欠缺遊戲趣味,怎能吸引玩家課金?關鍵在於玩家有否樂在其中。
註:以上嘉賓訪問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打牌機械人|內地機械人懂思考識打麻將
內地靈初智能科技公司(PsiBot)展示一款機械人,利用自主研發的分層端對端VLA+強化學習演算法模型Psi-R1,結合類人推理方式與強化學習框架,實現超過30分鐘的CoAT(Chain of Action Thought)思維系統,驗證三重複合交互能力,即人機交互、機機交互、機環境交互,能夠即場自主思考,出牌、碰牌及自摸食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o3及o4-mini現「幻覺」頻率飆
ChatGPT開發商OpenAI早前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AI)大型語言模型(LLM)o3及o4-mini,在編程、數學推理等任務表現卓越,被稱為該企至今最強模型。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朱克伯格料AGI願景 智能爆發將降臨
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在一小時的訪問提到,所有在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AI)實驗室,包括 Meta、Anthropic及OpenAI等,都在追求AGI或超級智能(Superintelligence),從而讓每人都能擁有超人能力的工具,帶來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 Posted May 2, 2025
- 0
-
智能交通新紀元(湛家揚博士)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人工智能(AI)如何重塑產業與日常生活,並走訪騰訊(00700)、華為、百度(09888)等,見證這些科技巨頭在遊戲開發、智慧城市建設、AI技術及數據應用等創新突破。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有bugs|GPT-4o變「馬屁精」須撤回更新
ChatGPT開發商OpenAI公布,在最近一次GPT-4o模型更新後,訊息出現明顯奉承傾向,故此決定回到較早期版本。問題源自調整預設個性時,過度依賴短期用戶反饋,忽略了長期互動帶來的影響,導致輸出內容偏向迎合用戶。
- Posted May 2, 2025
- 0
-
AI趨勢|電台AI主持開咪半年無人識破
澳洲廣播網(ARN)位於悉尼的CADA電台,去年11月啟播節目Workdays with Thy,每逢周一至周五上午11點起,播放4個小時的嘻哈(Hip-hop)、節奏藍調(R&B)及流行音樂,打開應用程式iHeartRadio即可收聽。據報節目已有7萬多聽眾,但開咪6個月來一直沒人發現,這位Thy女主持其實不是真人。
- Posted May 2, 2025
- 0
-
NotebookLM|語音摘要支援普通話
谷歌(Google)旗下個人化人工智能(AI)研究助理NotebookLM,去年以「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功能爆紅,讓用戶上傳原始筆記或資料來源,憑藉Gemini 2.5 Pro生成Podcast語音節目,有助快速總結、做筆記及理解複雜內容。
- Posted May 2,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