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悟出信念 創平台護海洋

潛水資歷深厚的余曉彤近年專注探索本港海,發現生態不差,可惜是垃圾處處,故有時間會落海執垃圾。(黃俊耀攝)
香港沙灘遍地垃圾已非新鮮事, 在一般人看不見的海底情況更糟,海洋保育刻不容緩;我是余曉彤(Hidy),有15年潛水經驗,曾於世界各地擔任水底攝影模特兒,近年積極在港參與清潔海床,早前創立網上海洋資訊平台,呼籲大家愛護海洋;水底世界寂靜且色彩斑斕,為我帶來無數美好回憶,如今更變成責任與使命。
我自小跳跳紮坐不定,家人安排學鋼琴、結他、 畫畫、中國舞,我卻因好動,經常偷偷去踢波、跑步、爬樹,跌到周身傷視等閒;升中想報讀體藝不果,我不服氣,決心發奮,那年全級考第一,又取得體育學科獎,如願轉校,跟一班志同道合的同學齊齊玩運動。

余曉彤表示,水底垃圾種類之多「大開眼界」,試過撿到胸圍、關帝像,甚至整張床褥。(余曉彤fb圖片)
任模特兒遊歷水世界
醉心運動,惟無想過變成職業;當年在學校鄰座是「黑妹」(香港羽毛球名將葉姵延),眼見一班立志做職業運動員的同學仔,生活好像只得體育,幾乎「六親不認」,自問缺乏這種「自我犧牲精神」,視為興趣足矣。
至於由陸地轉到水中、與海「邂逅」,是17歲時等候會考放榜,幫襯一家潛水主題餐廳,深受吸引,毛遂自薦做兼職,公餘跟隨本身是教練的老闆學習,未幾收穫了人生首個潛水牌;當時我已投身模特兒行業,那些年本地識潛的model極少,物以罕為貴,接到很多水底拍攝工作,足跡遍布各地多個美麗水世界;後來相關牌照愈考愈多,於是積極投入當教練,2015至2017年間最誇張,足足教過500位學生!
海底奇遇數之不盡:曾在古巴為澳洲海洋地理頻道拍攝節目,與20多條鯊魚「共舞」,牠們往往被電影或媒體妖魔化,其實人類更恐怖,試問人類殺的多,還是被牠們咬的多?又曾跟3條鱷魚齊齊影相,初時有點膽怯,接觸後才發現非想像中可怕,拍攝後期鱷魚更不耐煩轉身走人,令我想起一句廣東俗語:「鱷魚頭老襯底。」
跟鯊鱷「相敬如賓」,反而曾於馬爾代夫被體型不大的炮彈魚攻擊,牠們圓錐形的頭像子彈,外貌頗funny,當時見其搖頭擺腦,以為向我示好,詎料屬「襲擊前警告」,游近張口伸出鋒利獠牙就咬,結果連堅韌蛙鞋都破穿,幸好走得快,現在回想也捏一把汗。

俗稱「鬼網」的漁業廢棄物(余曉彤fb圖片)
港珊瑚頑強惟垃圾多
直到兩年前忽然覺醒,心想潛過五湖四海,竟對成長地香港的水域認識不深,實有點羞家,當時在赤柱認識一位退休的伯伯,三代經營造船生意,海邊的船廠荒廢多年,又不捨得拆卸變賣,我們一班發燒友商量後,獲對方同意,為廠房賦予二次生命,去年5月活化為潛水基地。
有了「架步」,年來我們花很多時間探索港海,發現生態不差,見過海豚與巨形魔鬼魚,硬珊瑚品種比加勒比海更多,白化程度亦較低,生命力頑強,似足香港人,可惜是水底垃圾處處,且水質不佳,尤其夏天,能見度更差。
我愛香港,更愛這裏的海,有時間會落水執垃圾,親身體驗後,種類之多「大開眼界」,試過撿到胸圍、關帝像,甚至整張床褥,加上俗稱「鬼網」的漁業廢棄物,嚴重威脅水底生態。海洋佔地球面積約70%之多,潛水令我有機會多看三分之二個世界,活出璀璨當下。

余曉彤直言,潛水令自己有機會多看三分之二個世界,活出璀璨當下。(余曉彤fb圖片)
夥同道製網頁推廣保育
Hidy數年前已萌生創立海洋資訊平台念頭,惟自言屬「超級電腦白癡」,一直未坐言起行,「我唔係好信網上世界,覺得唔真實、唔夠現場感,之前連online payment都無。」然而,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令她不得不改變想法,「人人留家抗疫,個世界好似停頓咗,無得再做講座同出海執垃圾。」
為繼續替海洋發聲,她由零開始學網頁設計,上月與4位朋友合作,推出「DEVE」平台,內容包括海洋趣聞、環保資訊、景點推介、簡易潛水教學等,且創立自家品牌,邀請本地設計師製作海洋產品,「大家都係義工,實際投資唔多,反而花嘅時間同努力最感動。」
平台近日獲澳洲海洋地理頻道支持,由Hidy把國際保育文章譯成中文,每周定期上載,「香港而家有跑步文化、行山文化、單車文化,相比之下海洋文化未算普及。」
她期望平台有助提高公眾愛護海洋意識,長遠做到「一提到海,就諗起我哋。」

余曉彤推出海洋資訊平台「DEVE」,呼籲大家愛護海洋。(黃俊耀攝)
採訪、撰文:許鎮邦
攝影:黃俊耀
場地提供:Yes Culture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穩定幣 拓可編程金錢未來(陳漢偉博士)
今年5月,香港《穩定幣條例》刊憲,成為全球嚴格監管法定穩定幣的地區之一。這項具里程碑意義的立法,鞏固香港在受監管數碼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史上最大黑洞|質量達360億個太陽
當代天文學家突破性地從獅子座附近,發現一顆有史以來質量最大的黑洞,質量高達360億個太陽質量。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防AI作弊|招聘現場面試比例增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隨着人工智能(AI)發展,不少求職者開始以AI工具作弊,愈來愈多僱主「反璞歸真」,以現場面試考驗求職者是否擁有真材實料。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虛擬伴侶熱潮|虛擬伴侶App 全球下載破2億
科技媒體TechCrunch引述應用程式情報公司Appfigures數據,發現人工智能(AI)伴侶應用程式(App)正持續增長,今年上半年已創造8200萬美元收入(約6.39億港元),年底有望突破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自我修復塑料|美研新塑料 遇高溫懂自我修復
美國得州農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針對一種新型複合塑料ATSP,在多次裂縫癒合循環測試後,確認這種新興的玻璃化聚合物,在攝氏160度高溫下,會發揮自我修復能力。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電腦節下周五開鑼|首設機械人區 滙聚逾200參展商 輝達谷歌剖析AI發展
「香港電腦通訊節2025」將下周五(22日)起,一連四日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開鑼。大會今年設立全新「機械人體驗區」(Robot Hub),讓市民即場操作機械人,屆時香港首個本土電動電單車品牌也會亮相。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
-
什麼是Contextual Engineering,與Prompt Engineering有什麼不同?(吳壽冠)
當我們從新奇的聊天機器人,邁向需要高度可靠性與複雜度的企業級AI應用時,很快就會發現,僅僅依賴「說話的藝術」是遠遠不夠的。這正是「情境工程」(Contextual Engineering)崛起的原因——它不再只是教你如何提問,而是教你如何為AI建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
- Posted August 14,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