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固動作分析系統 (步固張大健博士)
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StartupBeat創科鬥室」

張大健認為,將科研商品化,過程並不簡單。(受訪者提供圖片)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平衡力及肌肉力量會下降。有本地初創研發了一款「智能防跌系統」,結合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技術,評估長者的跌倒風險,聲稱5分鐘就完成報告,可供醫護人員為後續的預防治療作參考。今次請來步固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大健博士,談談其產品的研發經歷。
主持:(陳)陳施敏 《信報》科技記者
嘉賓:(張)張大健博士 步固有限公司創始人
陳:為何研發評估跌倒風險的產品?看到什麼市場或客戶需要?
張:「步固智能防跌系統」是一個身體健康指數測試器,能夠評估用戶的跌倒風險。據衞生署公布的數據,在香港65歲及以上、在社區居住的長者當中,每年大約每5人便有1人跌倒;其中約75%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及骨折。據我了解,美國每年用來治療長者跌傷的費用甚至高過治療癌症,相信香港情況亦相差無幾,對照顧者及社會造成衝擊。
後來我向相關的專家請教,得知跌倒是由多項風險因素互相影響所致,包括年齡、藥物、睡眠質素、下肢力量及平衡力等,故難以準確評估跌倒風險。現時一般透過問卷、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以肉眼觀察長者走路情況,或以多種大型醫療器材評估,惟前者準確度不高,後兩者則涉及人力,且每次需時至少30分鐘。眼見市場上仍未有單一設備能進行綜合性的醫療測試及評估,公司遂於2016年成立,着手研發相關產品。

步固智能防跌系統內置微型傳感器,只要佩戴在後腰,就可分析人體動作訊號,評估長者的跌倒風險。(影片擷圖)

儀器收集的數據能準確至百分之一秒,並獲歐盟CE安全認證。(影片擷圖)
陳:與市場同類產品有何分別?有什麼競爭優勢?
張:「步固智能防跌系統」重約32克,內置微型加速傳感器,能分析人體的三維動作數據,評估平衡力。用戶可在輸入身高、體重及年齡等基本資料後,戴上儀器並做出3套簡單動作,包括開眼及閉眼原地站立30秒、來回步行約10米距離,以及在椅子上坐低和起身5次。
儀器會把數據上傳至雲端分析,5分鐘內即可取得報告,以高、中、低3個等級評估用戶的跌倒風險;報告亦有更詳細的測試結果,如身體晃動軌跡、雙腳受力情況、左右腳步幅變化等,供物理治療師等參考,為病人進行預防及治療。
儀器特別之處是能夠檢測跌倒風險介乎極高及極低之間的病人,大概約佔長者人口四成,由於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絕大部分都不知自己有跌倒風險,故能起提醒及預防作用。此外,儀器的AI採用全球防跌科學研究發表的結果,以及香港本地老年人數據庫開發,在接近200次的臨床實驗中,結果通過黃金標準醫療設備驗證,收集的數據能準確至百分之一秒,並獲歐盟CE安全認證。

儀器把數據上傳至雲端分析,5分鐘內即可取得報告,供醫護人員參考。(影片擷圖)
已為三千人做檢測
陳:作為初創如何進入市場?有哪些機構採用?
張:公司於兩年前完成產品原型機,惟當時表現未如理想;直到一年前檢測效果才逐漸穩定,並於第二屆「亞洲發明展覽會——香港」,從內地及本港37家初創脫穎而出,獲得金獎及最高榮譽獎。產品的硬件設計雖簡單,但軟件及算法等核心部分卻是別人難以抄襲或模仿。
公司主打B2B市場,合作夥伴包括香港電訊(06823)、葵青地區康健中心等;早在產品研發階段,公司就與油麻地長者安居資源中心建立合作,目前已為近3000名長者評估跌倒風險,期望2021年將檢測人數提升至一萬。同時,公司亦與一家本地企業展開另一項目,評估兒童脊柱側彎的情況,至今已收集及分析了數百人的數據,進展良好。

公司已為近3000名長者評估跌倒風險,冀2021年將檢測人數提升至一萬。(影片擷圖)
大學知識轉移處助商品化
陳:由大學教授到成立初創公司,身份轉換上有什麼挑戰?
張:我讀化學出身,曾在美國一家航空公司任職工程師超過30年,然後2011年到香港浸會大學出任物理系客座教授。回望過去10年,我認為港府在推動科研發展表現出色,例如創新科技署推出的「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公司就獲得兩期資助,得以展開產品研發。政府近年積極舉辦多場國際會議、展覽會等,為研究員、初創等提供機會。
將科研發展商品化,過程並不簡單。研究員做研究的動機是好奇,以防跌系統為例,可能只要找十幾人測試,就可以完成論文;但作為商品出售,必須專注產品研究方向,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測試,並考慮如何吸引消費者青睞。幸好幾乎每間大學都設有相應的知識轉移處,協助學者將研發商品化,我建議政府可與這些辦事處加強聯繫,為學者提供資金支援外,協助轉變其商業思維。
註:以上嘉賓訪問均屬個人意見,與本報立場無關。
支持EJ Tech
如欲投稿、報料,發布新聞稿或採訪通知,按這裏聯絡我們。
Related Posts
Latest News
-
AI×AR眼鏡 打造新智慧視野(林國誠)
想像在經典特務電影中,特工戴上人工智能(AI)眼鏡,即時掃描環境、分析敵人弱點,並以擴增實境(AR)投影引導完成高危任務。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AI犯眾憎?|AI安排密集開會 德遊戲展致歉
本周三在德國召開的科隆遊戲展(Gamescom),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規模電子遊戲產業展會。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谷歌摺機|谷歌Pixel 10登場 摺機售1.4萬起
谷歌(Google)舉辦硬件發布會Made by Google 2025,推出第十代智能手機Pixel 10、Pixel 10 Pro及Pixel 10 Pro XL,售價799美元(約6232港元)、999美元(約7792港元)及1199美元(約9352港元)起。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印度AI倡議|印度議員倡全民免費用AI
印度平民黨(AAP)議員查達(Raghav Chadha)近日在國會呼籲政府,為所有國民免費提供先進的人工智能(AI)工具,包括ChatGPT、Gemini、Claude等訂閱服務。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SCAI|微軟蘇萊曼:AI看似有意識存風險
微軟人工智能(Microsoft AI)行政總裁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警告,由於有人使用聊天機械人失常,他對「人工智能精神病」(AI Psychosis)報道增多感到不安。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機械人搶飯碗|領都研機械人代保安 年慳百萬 將軍澳屋苑倡減聘四成人手 住戶憂損服務
將軍澳日出康城領都客務處近日張貼通告,建議保安崗位由12人減至7人(約減聘四成),並配備10部禮賓機械人,預期可將年度成本從約397萬元降至約294萬元,每年節省約103萬元。
- Posted August 22, 2025
- 0
-
Z世代金融 AI遇上數碼資產(湛家揚博士)
筆者最近於中信銀行(國際)的「Agile Week 2025」活動,發表有關人工智能(AI)與穩定幣的主題分享,並與多位具前瞻視野的金融領袖探討智慧金融的未來發展。
- Posted August 21, 2025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