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由董事會成員Mickey Drexler爆料,後來到蘋果大股東Carl Icahn也在講,傳言更言之鑿鑿地指稱這款電動車於2020年面世。
美國最流行「場景設計」叫做Wework,第一家開在紐約,3000方米,專注辦公室的租賃市場。
營銷人員把銷售分為與客戶的接觸點及銷售點,現在手機讓接觸點就等於銷售點,這樣的玩法把很多傳統都殺掉。其實,我去便便時,也同樣在玩手機,全中!
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將創業精神、政治、金融、權力、創新完美結合。藍血精英代表這股精神,就是美國能稱霸全球核心價值的所在。
平台只是科技,也只是一個中間人,消費者記得的是,把內容、服務整合在一起的科技型公司。
但是背後媒體的負責人,有沒想過用戶體驗、可行性、UI及UX這些問題?
唯一的區別在於,一家公司告訴你,他們想要實現10倍的增長,而另一家公司僅僅滿足於10%的進步。那麼,你會如何選擇?
Google創辦人常提到幾個字眼:革命性想法、裂變新爆點、跳出舒適圈。居安思危,重複做同一件事很易讓公司陷入安逸
在大數據時代,你只需要兩樣東西,一是資料,二是忘掉你的經驗。甚至有人說,沒有經驗就是最大的經驗。
Adore Me 被美國《Inc.》雜誌評為最值得關注的5000家公司中的第 14名,在零售公司裡排名第二。
2020年,國泰航空(00293)面臨創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全球邊境封閉,航班停頓,乘客運載量驟降至不足一成,收入亦大幅下滑。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SU)一項研究聲稱,大型語言模型(LLM)表現會受到指令措詞的態度影響,而且愈粗魯及不禮貌的指令,反而可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美國搜尋引擎改良公司Graphite最近發表報告,評估人工智能(AI)生成文章在網上的普及程度,結果發現其數量已在去年11月超越人手撰寫的文章。
現時愈來愈多「Z世代」選擇不讀大學而自行創業,甚至有人成為百萬富翁。財經雜誌《財富》報道,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提醒輟學成功的故事未必適合大部分人。
美企OpenAI行政總裁阿爾特曼(Sam Altman)日前在社交平台X預告,旗下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將於12月全面實施年齡驗證,但同時會真正「把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看待」,容許更多情色內容出現。
美國網絡設備生產商思科(Cisco)發表2025年度《思科人工智能準備度指數》,調查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30個市場、26個產業的8000多位企業領袖。
想像未來某一刻,清晨醒來的你毋須急步擠進地鐵,也不必擔心績效指標,而是在晨光中讀書、打太極或陪伴家人──因為你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由一筆自動到賬的「全民基本收入」(UBI)埋單,而背後支撐這一切的,是人工智能(AI)創造的財富所承擔。